Open-source intelligence (OSINT)

【重要】谁需要中港仇恨?“源头减人”的说法是反对派与地产霸权的说法
利用政协身分和激化中港矛盾来保护既得利益的地产霸权:土地房屋问题是地产霸权的问题?还是持单程证来港澳团聚的弱势族群的问题?
地产霸权,即香港四大垄断资本将本港土地房屋问题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与中港矛盾都片面地归咎于持单程证来港移居的主要以学生和家庭主妇为多数的弱势中港配偶家庭身上。这种将弱势族群作为垄断资本的代罪羔羊的诡辩其实早就在1982年实施前往港澳通行证以来不断被地产霸权提出来。
此次反修例暴动中,在2020年1月14日广东省政协会议上提出这点的是地产霸权之一新鸿基的广东省政协常委,新鸿基地产执董郭基煇。地产霸权获批成为政协身分后,不仅获得免于中共当局的批判,也得以其政协身分推出激化中港矛盾的措施是反中乱港的举措。中共赋予其统战对象以政协身分,地方政协常委,新鸿基地产执董郭基煇彰显的是如何地产霸权激化对弱势族群的反中反共仇恨来庇护地产霸权的既得利益。
这事件也凸显了反中乱港的幕后黑手还是地产霸权。关于单程证配额的中港矛盾的确是典型的反中乱港势力的政宣主题之一。中共的统战反而只保护了需要僵持和激化中港矛盾的香港地产霸权。地方政协常委,新鸿基地产执董郭基煇以减少单程证名额一事来证实了他将深层次矛盾与中港矛盾推到持有单程证来港的弱势族群身上,而掩盖了地产霸权的垄断资本和高地价政策的问题所在。为何内地不批判他?是因为他是政协,是重要统战对象。“源头减人”的说法体现的不是爱国爱港,而是漠视中港家庭中处于两地分隔的弱势族群的痛苦。这并非弱势族群或劳动者阶级的思维,而是本港垄断资本的思维。刚好,此次由垄断资本的代表本身亲自提出来了有关观点。 【事实】建制和反对派媒体如何报导有关问题?“源头减人”的说法
a. 广东省政协常委,新鸿基地产执董郭基煇在2020年1月14日广东省政协会议上将中港矛盾的根源推到持单程证的弱势族群身上。
新地(0016)执行董事、广东政协常委郭基煇,据报于广东省政协 12 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报告,建议将单程证来港人数由每日 150 人降至 75 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早(2020年1月14日)回应时指,单程证制度设立是为了让中港家庭团聚,某程度上属人权及自由。林郑月娥强调,改革单程证制现阶段并非政府考虑中的方案。
林郑月娥今早行政会议前见记者,她回应传媒提问时表示,社会间中都有人提出改革单程证制度,政府在此问题上必须反复强调,绝大部分透过单程证移居香港的人士,都是为了家庭团聚目的,而让跨境家庭一起生活,某程度上属人权和自由,社会必须要尊重。
林郑月娥指,现行单程证名额是由内地机关,按政策及实际需要作审批,而在过去两年,有关部门亦未用尽每日 150 个名额,目的是为了不要造成有太多人利用单程证制度来港定居的情况。林郑月娥强调,现时香港有三分一婚姻属于中港两地的跨境婚姻,而港人内地配偶的单程证申请,现时亦需轮候约 4 年,反映香港仍需为家庭团聚目的而设的入境政策。
林郑月娥指,现阶段改革单程证制度,反会带出讯息,令人觉得现时社会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是源于单程证制度。她强调,现阶段改革单程证制度,并非政府考虑中的方案。
b. 过去将单程证名额视为土地房屋问题元凶的反中反共观点相当普及,在2013年10月6日,连反对派媒体都曾经挺身而出维护新移民了。
地产霸权是土地及房屋问题的元凶
香港地价创造历史新高,是特区政府与寡头地产商合谋的恶果。地产霸权只强调土地与房屋的交换价值,鼓励炒作,阻碍香港人争取可负担的居住权。
事实上,从港府统计处数字可见,香港的人口增长已放缓,只是政府一直夸大未来人口增长的数字,为开发更多土地提供合理化的借口。其次,香港也非土地不足,大量空置官地、丁屋预留地、会所、短期租约、未决定用途等政府用地未有利用,总计超过2000公顷。如以政府一公顷平均可建400个单位计算,无须收地,已可建近90万个单位。供应再多土地,如果都是由地产霸权决定,优先起豪宅,市民上楼或买楼的困难依然没解决。近日更有地产发展商表示,宁愿开发郊野公园,也要保留高尔夫球场。香港土地问题的症结,于此可见端倪。
“源头减人”的说法,将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归咎于弱势群体,只要求削减中港家庭的来港权利,对于中港家庭长期处于两地分隔的痛苦置之不理,明显是配合中港矛盾浪潮,针对内地人,最后转移对地产霸权和中港政府勾结的批评,让官商齐齐卸责,并以此赚取政治资本。
争取移民审批制度,追求公义自治
《基本法》确认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权利,争取自治权跟争取民主一样,是港人的政治改革愿望。我们认为移入移民的审批权是香港自治的范畴,特区政府应该争取的决策权。然而,在争取移民审批权的同时,这审批权也必须建立在香港的核心价值(普世价值)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香港维持一个文明社会。今天,自治权被狭化成排斥新移民,争取自治只有“排外自治”一言堂。我们认为排外自治不符合香港核心价值的公义原则,因为香港人的家庭团聚是国际基本人权,是不应该取消的。因此,我们倡议“公义自治”,在争取移民审批权的立场上,必须紧守香港的核心价值,不能剥夺港人家庭团聚的基本人权。
香港人需要争取更大权力参与单程证的审批。目前单程证只由内地部门审批,各省各市不同处理,审批过程动辄耗时四五年,不少中港家庭均深受其苦。因此,我们要求短期内成立由中港代表组成的联络工作小组,检讨两地的出入境安排,并处理关于签发单程证及双程证的投诉及上诉事宜;长远争取收回审批权,令审批制度可以更公平更透明,并且实现香港移民政策的完整自治权。
检讨旅游政策及人口政策
2003年中国大陆与香港签署《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开始自由行政策,最初由广东省四个城市增至现今49个城市,来港旅客剧增,数字由2002的1,650万人次急增至2012年的4,192万人次,整体升幅逾1.5倍。急剧增加的旅客数量,对本地的公共交通、社区设施、日常消费构成不少压力。对于这项影响民生至深的政策,乃令港人感到“迫爆”的原因,港府十年来多次和内地签订相关协议,却从未谘询港人意见。我们认为香港政府必须检讨现时的旅游政策,计算香港能够接待的旅客数量,规划旅游配套及旅客入境安排。
适逢人口政策的谘询将于十月开展,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检讨自由行政策。除此以外,我们也认为香港政府有需要公开谘询及检讨各项人口及入境政策,如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以至来港就学及工作的安排,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人口发展,重订适切于香港的人口政策。
总括而言,我们有以下诉求:
1. 土地与房屋问题的元凶是地产霸权,停止将新移民当成代罪羔羊。
2. 争取公义自治,改革单程证审批权,短期成立中港联络小组,长远争取收回审批权。
3. 尽快检讨香港旅游政策。
4. 公开谘询及检讨各项入境政策,重订香港人口政策。
发起团体:土地正义联盟、关注基层住屋联席、同根社、关注综援低收入联盟、关注学童发展权利联席、关注跨境儿童权利联席、影子长策会。
c. 单程证者人口缓和了香港人口和劳动力减退的问题:削减名额恐怕反而就会在回归以来总体数据中比2017年少约71万香港人口以及40多万劳动力
出生率,死亡率,移入移出等动态变化往往被所谓评论员所忽视。罗致光指的不是单纯的,固定项目的加减,而是考虑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移入移出后的总体人口的动态变化。在此上,削减单程证名额导致总体人口的大幅度减少,而非单程证人口本身的单纯加减。
大公报记者龚学鸣在2018年10月29日报道:反对派经常批评单程证带来人口问题,是事实吗?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以数据说出真相,直指不少时事评论“喜夸大数字,有刻意、恶意,甚至纯属创意”,如有评论指单程证令香港回归以来多了100万人口。他反驳说,过去20年若没有单程证人士来港,今天的香港人口会少了74万,劳动人口更会大减40万。有饮食业界人士大叹请人难,要年年加薪10%留人,若再减少新来港劳动人口,服务及出品质量必下降。
有评论指单程证每日配额150个,一年便有逾54000人,回归20年,香港便多了超过100万人。罗致光昨发表网志,反问本港回归以来是否真的因为“单程证”多了100万人?他说,2017年较1997年的人口多了90万,不过是由于期间自然增长(即出生减死亡)的人数多了48万,外籍佣工多了20万,净移居香港的人口增长只有22万。
减单程证或影响餐饮业
罗致光称:“换言之,若没有这20年约96万持『单程证』的新来港人士,今天的香港人口其实会少了74万,今天的劳动人口便会大约少了40多万”。罗致光续说,以每年约两万宗跨境婚姻计,若夫妇不能在香港团聚,而要在内地团聚,香港人口会再少40万人,当中有超过30万名是劳动人口。他说:“如此一来,若是少了70多万劳动人口,对香港的社会及经济影响是好是坏,大家可以想想”。
香港餐务管理协会主席、东海饮食集团高级总监杨位醒向大公报记者说,自有单程证后,每百个约有一个会投入基层劳动力,近年因新移民中的专业人士增加,投身饮食业者更少,若单程证被削绝,必影响经营环境。他大叹业界面临多个困境,年纪大的厨师陆续退休,入行新血追不上,邻近广东地区又抢人,现时一名厨师平均人工已达2.5万至2.6万元,再加薪就要减低其他成本,势必影响出品质量。
d. 建制派=反对派的金主一致:反对派毛孟静与地产霸权新鸿基广东省政协常委郭基煇的政治立场一致
在2019年3月20日明报报导,保安局数据显示,1997年7月起至2018年,有1,032,598名单程证持有人来港,当中18至59岁人士占最多,有672,560人,即占整体约65%;性别方面则由女性占最多,有696,576人,即占整体约67%。
类别方面,以“分隔少于10年的配偶及随行子女”占最多,有562,236人,即占整体约54%。保安局称,数字是根据单程证持有人抵港时,自愿填报的资料而得。
议会阵线议员毛孟静早上于立法会大会,询问政府会否成立由政务司长领导的跨部门督导委员会,研究循序渐进地削减单程证名额可行方案,以纾缓公共服务压力。李家超回应时表示,内地当局是按实际合资格提出申请的数目发出单程证,过去两年平均每天持单程证入境内地居民分别为129人及116人,显示内地当局是严格按照审核准则审批,并不一定会完全用尽150个配额,强调无意改变单程证制度现行运作。
e. 削减单程证配额一半至每日75个原来这是反对派提出来的政策!广东省政协身分的地产霸权新鸿基郭基煇=反对派!
立法会新民主同盟范国威议员在立法会大会上,提出“改革移民及入境政策”议案辩论,包括削减单程证配额一半至每日75个,多名泛民议员表态支持。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反驳,人口是有“新陈代谢”,并非“有入无出” ,认为看待新移民数字时,亦应审视死亡率等数字;又指出香港人口增长在世界水平属偏低,斥泛民言论是危言耸听,称香港需要“换血”解决人口老化,以维持强竞争力。
何君尧亦说,现时香港有730多万人口是“恰如其分”,认为坊间将现时香港问题推给新移民是不负责任,批评泛民言论充斥仇恨,挑起不必要矛盾,反问“为何我们不能有包容之心”,吁众人“静悄悄,做好事,积多些阴德”。
保险界议员陈健波发言时引述多项数据,表示新一代新移民都是年轻力壮,学历也在不断提升,是香港基层工作生力军,对香港经济有贡献,若失去这些新移民劳动力,对各行各业后果难以想像。他又强调,家庭团聚是基本人权,受国际公约保障。
热血公民郑松泰则认为,坊间讨论回归后逾百万单程证持有人来港是“捉错用神”,认为单程证制度之所以不公不在于有多少人来港,而在于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单方面被褫夺单程证审批主导权。
f. 民政事务总署及入境事务处 内地新来港定居人士的统计数字 (二零一九年第三季)Home Affairs Department and Immigration Department Statistics on New Arrivals from the Mainland (Third Quarter of 2019) 显示绝大部分是家庭主妇以及学生,在内地有工作经验的不到一半,基本上与港人家庭同居,教育程度不断高,从事基层工作。其中,居住状况Present living condition以及家庭每月收入Monthly Family Income最重要。86.9%与家庭同居以及基层人工收入的事实足以反驳持单程证者掠夺香港资源的谎言。
诚然,他们并非抢购豪宅或普通房屋的富贵族群,并非统治阶级,而是弱势族群。问题是谁在优先建设豪宅,而从1960年代起长年损害港人居住权?
教育程度 Educational Attainment
10. 大部分十五岁及以上单程通行证持 有人曾接受中学程度或以上教育,其比例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分 别为89.8%和90.5%,而曾接受大专或以上教育的十五岁及以上单程通行证持有 人的比例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分别为20.1%和25.5%。
经济活动身分/内地就业情况
11. 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报称曾在内地工作的十五岁及以上单程通行证持有人的比例分别是42.3%和41.4%。在内地没有工作的单程通行证持有人中,最多的是料理家务者。
居住状况 Present living condition
23. 单程通行证持有人大部分是来港作家庭团聚。因此,最多单程通行证持有人与家庭成员同住,其比例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分别为83.3%和 86.9%。与家庭成员居住在亲友家中的受访者比例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分别为15%和11.1%。
现居房屋由谁提供
24. 大部分的受访者的现居房屋是由自己或家庭成员租住。其比例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分别是67.1%和 73.8%。现居房屋是由亲友提供的受访者的比例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分别为16.3%和13.6%。而现居房屋是由自己或家庭成员购买的受访者的比例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分别为16.7%和12.2%。
房屋类型
25. 大部分的受访者居于公营租住房屋。其相应数字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 九第三季分别是56%和48%。而居于私人永久性房屋的受访者比例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分别是28.8%和 39.4%。
家庭每月收入 Monthly Family Income
26. 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受访者的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数分别为港币9,200元和港币13,200元。
主要收入来源
27. 大部分的受访者报称以工资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其百分比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分别为75.2%和85.8%。政府援助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的受访者的百分比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 一九年第三季分别为8.5%和4.8%。另外,在二零一四年和二零一九年第三季 分别有9.3%和3.8%的受访者主要家庭收入来源为亲友援助。
g. 新鸿基有时刊登广告的东方日报无法批判新鸿基广东省政协的歪论,反而其评论员名为昵称程万里专门为地产霸权支持了其高喊削减单程证名额的反对派政策。甚至还引用了曾经反对派郑松泰用过的用词‘捉错用神’。
在2020年1月15日,程万里以题为《林郑无心化解中港矛盾》写道:
有社会人士提出短期内将单程证每日名额减少以解决中港矛盾,这显然是切中时弊之见。保安局局长李家超曾在立法会上透露,现时每天一百五十个单程证配额并无用尽,大概只用了一百二十个,既然如此,何不多做一步,索性暂时将名额减至每天百二个甚至一百个呢?须知道,不少港人认定新移民来港争夺资源,尤其是他们来港不久已获配公屋,反观港人则等到死都未能上楼,医院床位、幼童学额皆有同样争议。偏偏港府至今没有提出科学化的解释告诉市民新移民并无争夺资源,反而不断增加资源拓土建屋配合,耗尽万亿财政储备也要硬推“明日大屿”就是一例,怎能不激起更大民怨?
林郑至今仍说单程证政策是协助家庭团聚,必须尊重这种权利,显然是捉错用神。港人不是阻止家庭团聚,而是在资源供求严重失衡下,政策应有优次之分,先顾好本地人,再照顾新移民。中央讲过,但凡有益香港的事都会做,单程证制度并非铁板一块,只在乎林郑敢不敢向中央反映。当然,如果有人希望帮助反对派完全夺权,为中港矛盾火上加油便不足为奇。
东方日报刊登出新鸿基的一田的记事广告和照片/影像广告,即东方日报收受新鸿基的广告费。比如,
一田大减价 eshop网店响头炮 2019年11月05日(二) h. 李嘉诚的长实的上海政协也表态支持新鸿基政协身分持有者郭基辉的“源头减人”的说法
广东省政协常委、新鸿基地产执董郭基煇,早前于政协会议上建议减少单程证来港人数,特首林郑月娥昨明言并未考虑此方案,强调社会需尊重家庭团聚。新鸿基地产则发声明,强调建议纯属郭基煇以个人身分提出的观点。不过,另外一地产代表、长实执董赵国雄出席商场活动时回应则称,市民对于单程证感担心,称减配额建议值得研究。
林太昨于行会前见记者,被问到是否有可能削减单程证时,她称单程证设立是为家庭团聚,社会必须尊重,若此时改变政策或名额会带出信息,“就是我们可能将社会上看到的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现象,推给单程证家庭团聚的政策上,所以这并非一个我们现时正考虑的方案”。林太又称,过去两年没有用尽单程证每日150个配额,因不希望造成太多人利用单程证来港定居的现象。
新鸿基地产则再发声明,强调建议纯属郭基煇以个人身分提出的观点,集团未曾就相关政策研究,并尊重现行相关制度安排,由两地政府按政策需要决定。
综合两名消息人士说法,郭基煇的提案本不公开,惟有媒体获得提案并报道。有指郭的举动触动内地神经,亦引发林太昨日说明建议不是政府考虑中的方案,其后新鸿基即发声明澄清;地产界人士解读,声明是与郭基煇割席。
i. 关于一国两制下的单程证的新移民案件,若有违法时,特区政府则具有权合法拒绝。虽决定名额,受理和发出单程证是由内地审批,但最后接不接受新移民则由特区政府审批。反对派混淆这点来炒作话题。澳门政府证实了一国两制下特区政府确实具有权利拒绝新移民,换言之,港澳特区政府确实具有最后审批权。澳门法院有关特区有无权拒绝单程证的新移民作出了重要判决。
在 2018 年 11 月1日,澳门中级法院在第 1016/2017 号案的判决指出,特区有权拒绝单程证人士申请在澳门居留或成为澳门居民。
为确保澳门特区依法享有高度自治,《基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一 款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各个所属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务。然而,《基本法》第二十二条第四款则规定内地居民来澳前必须先向内地有关权限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因此,内地居民不论是来澳旅游、探亲、提供劳动、公干甚至定居,都必须先取得内地部门的批准,这是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的权力, 体现国家对内地公民的管理,特区不得干涉。另外,对于来澳定居的人数方面,根据《基本法》的上述规定, 同样属于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权限。
由此可见,《基本法》第二十二条第四款仅要求内地居民以任何形式来澳门前必须取得国家有关权限部门的批准及规定由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决定来澳定居的人数,对于其他事务,例如审批相关人士是否符合取得澳门居民身份证的资格,则是由澳门特区按照《基本法》所赋予的权力自行处理。
在本个案中,上诉人因被揭发与他人假结婚,继而被控触犯《伪造文件罪》,最终被法院判处 2 年 6 个月徒刑,暂缓 3 年执行。
事实上,上诉人当初持单程通行证及以配偶团聚为由申请居留许可,并为此提供内地结婚证作为夫妻关系证明,当时相关权限部门完全是基于该段婚姻关系的存在而批准有关申请,换言之,没有这一段关系,上诉人不可能获得居留许可。
因上诉人为了取得来澳定居的法定文件而作出犯罪,所以行政当局得按照《行政程序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二款 c 项的规定,宣告治安警察局局长于 2010 年 3 月 10 日批准司法上诉人居留许可的行为无效。
【评语】 新鸿基掀起的削减单程证争议是香港黑色暴动的一部分
地方政协与全国政协身分都是赋予港澳统战对象以中共保护伞的战术。不过,经过2019年开始的黑色暴动后,地产霸权中拥有政协身分者相继提出激化中港矛盾和庇护其既得利益的政策建议证明了利用政协身分反而沦为了和平演变的手段。黑色暴动已证明了22年统战失败。 地产霸权利用广东省政协与上海政协身分推削减单程证名额
削减单程证名额是反对派=地产霸权,甚至被视为建制派的媒体中,收受新鸿基广告费的东方日报之类也一致提出的反中仇中政治立场和见解。看来香港蓝黄媒体在私底下都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加与地产霸权勾结。部分建制派与部分反对派曾经提出反对的削减单程证的诉求是将困于中港隔阂的团聚家庭此一基层弱势族群作为地产霸权的代罪羔羊的非人道政策,也是将本港矛盾问题推至内地的典型的反中乱港势力的政宣之一。新鸿基和李嘉诚的长实拥有股权的置富产业信托的上海政协赵国雄此次以政协身分亲自推出激化中港矛盾的,反中乱港势力长期要求的削减单程证的诉求在反对派与地产霸权之间划下等号,也明确标志了利用政协身分庇护既得利益的地产霸权的政治伎俩。
地产霸权以政协身分本来想秘密推出反中乱港势力的长期政策,中共的统战如此被证明为失败了。政协身分沦为了从中国政府保护自身既得利益的地产霸权的政治保护伞以及推动和平演变的政治手段。黑色暴动幕后黑手必定是与外部势力合作的地产霸权。此外,澳门法院2018年11月1日证实了一国两制下的特区政府具有最后审批权可以拒绝单程证的新移民。有无审批权不该被反中乱港势力继续炒作。
Note: Our HKIR is purely independent from both pro-Beijing and opposition camps of Hong Kong, and we only stand with the working class people. Working Class is the onl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sition of this series of reports.
.....................................................
After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Hong Kong Protests 2019, I got a conclusion below:It’s about social hegemony of colonial interests thus their FREEDOM FIGHTERS, HONG KONGERS are destroying mainland China related capital and facilities at the cost of the class interests of the working class and students. Maybe you wonder why they target Metro? Because Metro is a land owner, they want lands as many as possible after Metro gets forced to sell more lands cheaply. It actually happened on December 16, 2019. A bid for Saleable Area phase 12 at LOHAS PARK. Those protests are actu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actics to get rid of Mainland China’s legitimacy and competitiveness in Hong Kong.
.....................................................
香港需要改革开放,即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上进行去殖民地化的同时修正资本主义的弊端,尤其是解决跨行业集团的垄断资本主义。此次反修例暴徒的背后处处可见殖民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们的身影,甚至暴徒的诉求并不是劳动者阶级的诉求,而是商界长期以来的诉求。根本是假草根!幕后黑手的目的即巩固既得利益,破坏中资,夺取全面管治权。为此地产霸权把外国势力引进来,继续发动职业颜色革命并毁灭竞争对手,以巩固垄断资本。港英殖民官僚为此阻碍止暴制乱和改革。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ur of fair us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