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Intelligence Report #24 地產霸權利用政協身分激化中港矛盾來維護既得利益 CPPCC:Failed United Front Tactic of China
Updated: Jul 30, 2021
#HongKong #Intelligence #Report #香港情報分析 #OSINT
Hong Kong Intelligence Report #24 地產霸權利用政協身分激化中港矛盾來維護既得利益 CPPCC:Failed United Front Tactic of China

【重要】誰需要中港仇恨?「源頭減人」的說法是反對派與地產霸權的說法
利用政協身分和激化中港矛盾來保護既得利益的地產霸權:土地房屋問題是地產霸權的問題?還是持單程證來港澳團聚的弱勢族群的問題?
地產霸權,即香港四大壟斷資本將本港土地房屋問題造成的深層次矛盾與中港矛盾都片面地歸咎於持單程證來港移居的主要以學生和家庭主婦為多數的弱勢中港配偶家庭身上。這種將弱勢族群作為壟斷資本的代罪羔羊的詭辯其實早就在1982年實施前往港澳通行證以來不斷被地產霸權提出來。
此次反修例暴動中,在2020年1月14日廣東省政協會議上提出這點的是地產霸權之一新鴻基兆業的廣東省政協常委,新鴻基地產執董郭基煇。地產霸權獲批成為政協身分後,不僅獲得免於中共當局的批判,也得以其政協身分推出激化中港矛盾的措施是反中亂港的舉措。中共賦予其統戰對象以政協身分,地方政協常委,新鴻基地產執董郭基煇彰顯的是如何地產霸權激化對弱勢族群的反中反共仇恨來庇護地產霸權的既得利益。
這事件也凸顯了反中亂港的幕後黑手還是地產霸權。關於單程證配額的中港矛盾的確是典型的反中亂港勢力的政宣主題之一。中共的統戰反而只保護了需要僵持和激化中港矛盾的香港地產霸權。地方政協常委,新鴻基地產執董郭基煇以減少單程證名額一事來證實了他將深層次矛盾與中港矛盾推到持有單程證來港的弱勢族群身上,而掩蓋了地產霸權的壟斷資本和高地價政策的問題所在。為何內地不批判他?是因為他是政協,是重要統戰對象。「源頭減人」的說法體現的不是愛國愛港,而是漠視中港家庭中處於兩地分隔的弱勢族群的痛苦。這並非弱勢族群或勞動者階級的思維,而是本港壟斷資本的思維。剛好,此次由壟斷資本的代表本身親自提出來了有關觀點。
【事實】建制和反對派媒體如何報導有關問題?「源頭減人」的說法
a. 廣東省政協常委,新鴻基地產執董郭基煇在2020年1月14日廣東省政協會議上將中港矛盾的根源推到持單程證的弱勢族群身上。
新地(0016)執行董事、廣東政協常委郭基煇,據報於廣東省政協 12 屆三次會議上提交報告,建議將單程證來港人數由每日 150 人降至 75 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早(2020年1月14日)回應時指,單程證制度設立是為了讓中港家庭團聚,某程度上屬人權及自由。林鄭月娥強調,改革單程證制現階段並非政府考慮中的方案。
林鄭月娥今早行政會議前見記者,她回應傳媒提問時表示,社會間中都有人提出改革單程證制度,政府在此問題上必須反複強調,絕大部分透過單程證移居香港的人士,都是為了家庭團聚目的,而讓跨境家庭一起生活,某程度上屬人權和自由,社會必須要尊重。
林鄭月娥指,現行單程證名額是由內地機關,按政策及實際需要作審批,而在過去兩年,有關部門亦未用盡每日 150 個名額,目的是為了不要造成有太多人利用單程證制度來港定居的情況。林鄭月娥強調,現時香港有三分一婚姻屬於中港兩地的跨境婚姻,而港人內地配偶的單程證申請,現時亦需輪候約 4 年,反映香港仍需為家庭團聚目的而設的入境政策。
林鄭月娥指,現階段改革單程證制度,反會帶出訊息,令人覺得現時社會出現的問題和現象,是源於單程證制度。她強調,現階段改革單程證制度,並非政府考慮中的方案。
READ MORE: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郭基煇倡單程證上限削半-林鄭指如改變令人誤會是社會問題根源-政府不考慮/
b. 過去將單程證名額視為土地房屋問題元兇的反中反共觀點相當普及,在2013年10月6日,連反對派媒體都曾經挺身而出維護新移民了。
地產霸權是土地及房屋問題的元兇
香港地價創造歷史新高,是特區政府與寡頭地產商合謀的惡果。地產霸權只強調土地與房屋的交換價值,鼓勵炒作,阻礙香港人爭取可負擔的居住權。
事實上,從港府統計處數字可見,香港的人口增長已放緩,只是政府一直誇大未來人口增長的數字,為開發更多土地提供合理化的借口。其次,香港也非土地不足,大量空置官地、丁屋預留地、會所、短期租約、未決定用途等政府用地未有利用,總計超過2000公頃。如以政府一公頃平均可建400個單位計算,無須收地,已可建近90萬個單位。供應再多土地,如果都是由地產霸權決定,優先起豪宅,市民上樓或買樓的困難依然沒解決。近日更有地產發展商表示,寧願開發郊野公園,也要保留高爾夫球場。香港土地問題的癥結,於此可見端倪。
「源頭減人」的說法,將土地分配不均的問題歸咎於弱勢群體,只要求削減中港家庭的來港權利,對於中港家庭長期處於兩地分隔的痛苦置之不理,明顯是配合中港矛盾浪潮,針對內地人,最後轉移對地產霸權和中港政府勾結的批評,讓官商齊齊卸責,並以此賺取政治資本。
爭取移民審批制度,追求公義自治
《基本法》確認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權利,爭取自治權跟爭取民主一樣,是港人的政治改革願望。我們認為移入移民的審批權是香港自治的範疇,特區政府應該爭取的決策權。然而,在爭取移民審批權的同時,這審批權也必須建立在香港的核心價值(普世價值)的基礎上,才能保証香港維持一個文明社會。今天,自治權被狹化成排斥新移民,爭取自治只有「排外自治」一言堂。我們認為排外自治不符合香港核心價值的公義原則,因為香港人的家庭團聚是國際基本人權,是不應該取消的。因此,我們倡議「公義自治」,在爭取移民審批權的立場上,必須緊守香港的核心價值,不能剝奪港人家庭團聚的基本人權。
香港人需要爭取更大權力參與單程證的審批。目前單程証只由內地部門審批,各省各市不同處理,審批過程動輒耗時四五年,不少中港家庭均深受其苦。因此,我們要求短期內成立由中港代表組成的聯絡工作小組,檢討兩地的出入境安排,並處理關於簽發單程證及雙程證的投訴及上訴事宜;長遠爭取收回審批權,令審批制度可以更公平更透明,並且實現香港移民政策的完整自治權。
檢討旅遊政策及人口政策
2003年中國大陸與香港簽署《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開始自由行政策,最初由廣東省四個城市增至現今49個城市,來港旅客劇增,數字由2002的1,650萬人次急增至2012年的4,192萬人次,整體升幅逾1.5倍。急劇增加的旅客數量,對本地的公共交通、社區設施、日常消費構成不少壓力。對於這項影響民生至深的政策,乃令港人感到「迫爆」的原因,港府十年來多次和內地簽訂相關協議,卻從未諮詢港人意見。我們認為香港政府必須檢討現時的旅遊政策,計算香港能夠接待的旅客數量,規劃旅遊配套及旅客入境安排。
適逢人口政策的諮詢將於十月開展,我們認為政府應該檢討自由行政策。除此以外,我們也認為香港政府有需要公開諮詢及檢討各項人口及入境政策,如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至來港就學及工作的安排,以便更準確地評估人口發展,重訂適切於香港的人口政策。
總括而言,我們有以下訴求:
1. 土地與房屋問題的元兇是地產霸權,停止將新移民當成代罪羔羊。 2. 爭取公義自治,改革單程證審批權,短期成立中港聯絡小組,長遠爭取收回審批權。 3. 盡快檢討香港旅遊政策。 4. 公開諮詢及檢討各項入境政策,重訂香港人口政策。
發起團體:土地正義聯盟、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同根社、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關注跨境兒童權利聯席、影子長策會。
READ MORE: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8317
c. 單程證者人口緩和了香港人口和勞動力減退的問題:削減名額恐怕反而就會在回歸以來總體數據中比2017年少約71萬香港人口以及40多萬勞動力
出生率,死亡率,移入移出等動態變化往往被所謂評論員所忽視。羅致光指的不是單純的,固定項目的加減,而是考慮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移入移出後的總體人口的動態變化。在此上,削減單程證名額導致總體人口的大幅度減少,而非單程證人口本身的單純加減。
大公報記者龔學鳴在2018年10月29日報道:反對派經常批評單程證帶來人口問題,是事實嗎?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以數據說出真相,直指不少時事評論「喜誇大數字,有刻意、惡意,甚至純屬創意」,如有評論指單程證令香港回歸以來多了100萬人口。他反駁說,過去20年若沒有單程證人士來港,今天的香港人口會少了74萬,勞動人口更會大減40萬。有飲食業界人士大嘆請人難,要年年加薪10%留人,若再減少新來港勞動人口,服務及出品質量必下降。
有評論指單程證每日配額150個,一年便有逾54000人,回歸20年,香港便多了超過100萬人。羅致光昨發表網誌,反問本港回歸以來是否真的因為「單程證」多了100萬人?他說,2017年較1997年的人口多了90萬,不過是由於期間自然增長(即出生減死亡)的人數多了48萬,外籍傭工多了20萬,淨移居香港的人口增長只有22萬。
減單程證或影響餐飲業
羅致光稱:「換言之,若沒有這20年約96萬持『單程證』的新來港人士,今天的香港人口其實會少了74萬,今天的勞動人口便會大約少了40多萬」。羅致光續說,以每年約兩萬宗跨境婚姻計,若夫婦不能在香港團聚,而要在內地團聚,香港人口會再少40萬人,當中有超過30萬名是勞動人口。他說:「如此一來,若是少了70多萬勞動人口,對香港的社會及經濟影響是好是壞,大家可以想想」。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東海飲食集團高級總監楊位醒向大公報記者說,自有單程證後,每百個約有一個會投入基層勞動力,近年因新移民中的專業人士增加,投身飲食業者更少,若單程證被削絕,必影響經營環境。他大嘆業界面臨多個困境,年紀大的廚師陸續退休,入行新血追不上,鄰近廣東地區又搶人,現時一名廚師平均人工已達2.5萬至2.6萬元,再加薪就要減低其他成本,勢必影響出品質量。
READ MORE: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18/1029/196047.html
d. 建制派=反對派的金主一致:反對派毛孟靜與地產霸權新鴻基兆業廣東省政協常委郭基煇的政治立場一致
在2019年3月20日明報報導,保安局數據顯示,1997年7月起至2018年,有1,032,598名單程證持有人來港,當中18至59歲人士佔最多,有672,560人,即佔整體約65%;性別方面則由女性佔最多,有696,576人,即佔整體約67%。
類別方面,以「分隔少於10年的配偶及隨行子女」佔最多,有562,236人,即佔整體約54%。保安局稱,數字是根據單程證持有人抵港時,自願填報的資料而得。
議會陣線議員毛孟靜早上於立法會大會,詢問政府會否成立由政務司長領導的跨部門督導委員會,研究循序漸進地削減單程證名額可行方案,以紓緩公共服務壓力。李家超回應時表示,內地當局是按實際合資格提出申請的數目發出單程證,過去兩年平均每天持單程證入境內地居民分別為129人及116人,顯示內地當局是嚴格按照審核準則審批,並不一定會完全用盡150個配額,強調無意改變單程證制度現行運作。
READ MORE:
https://news.mingpao.com/ins/港聞/article/20190320/s00001/1553071430113/回歸至去年逾百萬單程證持有人來港-李家超-無意改變制度
e. 削減單程證配額一半至每日75個原來這是反對派提出來的政策!廣東省政協身分的地產霸權新鴻基兆業郭基煇=反對派!
立法會新民主同盟范國威議員在立法會大會上,提出「改革移民及入境政策」議案辯論,包括削減單程證配額一半至每日75個,多名泛民議員表態支持。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反駁,人口是有「新陳代謝」,並非「有入無出」 ,認為看待新移民數字時,亦應審視死亡率等數字;又指出香港人口增長在世界水平屬偏低,斥泛民言論是危言聳聽,稱香港需要「換血」解決人口老化,以維持強競爭力。
何君堯亦說,現時香港有730多萬人口是「恰如其分」,認為坊間將現時香港問題推給新移民是不負責任,批評泛民言論充斥仇恨,挑起不必要矛盾,反問「為何我們不能有包容之心」,籲眾人「靜悄悄,做好事,積多些陰德」。
保險界議員陳健波發言時引述多項數據,表示新一代新移民都是年輕力壯,學歷也在不斷提升,是香港基層工作生力軍,對香港經濟有貢獻,若失去這些新移民勞動力,對各行各業後果難以想像。他又強調,家庭團聚是基本人權,受國際公約保障。
熱血公民鄭松泰則認為,坊間討論回歸後逾百萬單程證持有人來港是「捉錯用神」,認為單程證制度之所以不公不在於有多少人來港,而在於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單方面被褫奪單程證審批主導權。
READ MORE:
https://news.mingpao.com/ins/港聞/article/20190321/s00001/1553140909674/議員倡削單程證配額-何君堯批挑矛盾籲積陰德
f. 民政事務總署及入境事務處 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的統計數字 (二零一九年第三季)
Home Affairs Department and Immigration Department Statistics on New Arrivals from the Mainland (Third Quarter of 2019) 顯示絕大部分是家庭主婦以及學生,在內地有工作經驗的不到一半,基本上與港人家庭同居,教育程度不斷高,從事基層工作。其中,居住狀況
Present living condition以及家庭每月收入Monthly Family Income最重要。86.9%與家庭同居以及基層人工收入的事實足以反駁持單程證者掠奪香港資源的謊言。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