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Hong Kong Intelligence Report #69 日本政府為軍火商和基地承建商煽風點火製造有利輿論

Updated: Jun 4, 2022

Open-source intelligence (OSINT)

FILE PHOTO: Playing with Death. Sources © Envato

IMPORTANT 【重要】


The war in Ukraine has “highlighted a couple of really important things for us.”

- Lockheed Martin CEO Jim Taiclet


烏克蘭的戰爭"對我們來說突出了幾件真正重要的事情"。 -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首席執行官(1)


目前日本自衛隊有戰爭能力嗎?

1.日本自衛隊的所有現有導彈(最長的射程距離僅多為200到900公里左右)都根本無法抵達北韓(離日本本土1,043公里)和中國(3,045公里),甚至連任何外國都無法抵達。


意思是說,即使軍購的GDP比率佔1.24%(62億美元),軍購的量本身多大也並不等於軍事力量或能力。自衛隊本身並沒有戰爭能力的,而只能從事在日本領海的警察活動。這種被一般忽略的限制確實合乎日本國憲法的和平主義。其實,聯合國的各國專家都十分清楚這點的。何來的小說中的‘釣魚台飛彈戰爭’?那是虛構的,有關中國釣魚台,只會有歸還盜竊的釣魚台給中國的選擇而已。 傀儡政權(岸田文雄的日本政府)正在做的一系列公關則都是為了軍火商製造有利於購買武器和量產的輿論和‘緊張’氣氛而已,換言之,意在替軍火商製造商機,挪用公帑的藉口。即日本政府做軍火商的營業部人員。


萬一打仗(中日或日朝或兩岸或南海),日本的哪裡就是首當其中的?

2. 無庸置疑,毫無犯外能力的日本自衛隊的上述條件明確顯示沖繩總是日本軍事活動的第一個炮灰。


萬一美國叫日本挑釁或試著貿然攻打中國或北韓,沖繩就首當其中的。因為自衛隊僅有的短射程導彈問題(整個作戰方式包括後勤支援方式都被此缺陷拖累或拖垮),沖繩群島不僅承受如今約80%的駐日美軍基地(若含不公開的基地設施),當戰爭發生時,也就會是第一個炮灰。長期遭受內部歧視的沖繩人是日本本土的犧牲品。此慘狀和日本國內政治佈局至今未改。 當真正打仗時,美軍基地的所有美軍家屬都會搶先通通撤離日本的。這就是危機的決定性預兆。順便一提,當大陸真正攻打台灣前的決定性的預兆必定是大陸先對台實施毀滅性的經濟制裁。只要沒有這些決定性的環節,關於日本的或中國的各種威脅論都只不過是陰謀論。


沖繩的反基地運動主張全撤美軍基地?

3. 沖繩的反基地運動並不單純的反美立場,也根本不是反美。沖繩的反基地運動是像日本的戰後國家主義一樣相當扭曲的,即些大發展商的基地利害關係主宰其反基地運動和日本執政當局的動向。因此之故,沖繩反基地運動的代表人物玉城丹尼知事(縣長)其實反對撤除所有的美軍基地的。若是徹頭徹尾的愛國主義者,則只會理所當然地提倡要所有美軍基地從沖繩和日本本土撤除。美軍基地清零才是零基地負擔的,然而沖繩的反基地運動者們只會說:減了就好。


FACTs 【事實關係】


1. 2022年4月21日,由自民黨安全保障調查會主席、日本前國防部長小野寺五典領導的一個特別委員會編制了一份提交給首相岸田文雄的提案,呼籲日本擁有"反擊能力",以打擊攻擊日本的其他國家的導彈發射基地。 當前的全球局勢對日本的防務戰略有什麼影響? Sputnik總結道。

該提案引發了激烈的辯論。 特別是,允許日本自衛隊打擊敵方領土上的軍事基地和設施的建議是有爭議的。 此外,該提案不僅包括導彈基地,還包括指揮和控制功能。

自民黨打算將這一建議納入其修訂的國家安全戰略,關於這一建議的辯論相當激烈。 主要的辯論涉及日本的這種打擊的權利。 換句話說,爭論的焦點是該提案是否與日本憲法相衝突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 問題是日本在技術上是否有可能對敵方領土上的一個基地進行這樣的攻擊。 如果這種攻擊是可能的,那麼它的效果會如何?


日本的軍事能力


日本可用於攻擊敵方領土內設施的軍事能力非常有限。

日本不擁有彈道導彈。 它也沒有自己製造的巡航導彈。

地面和海上自衛隊裝備了幾種類型的反艦導彈,具有攻擊地面目標的能力。 然而,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有一個短的範圍。最新的反艦導彈,12型地對艦導彈,陸上發射型的射程約為200公里,海上發射型為400公里(17型地對艦導彈的改進版)。 而在此基礎上,正在開發射程達1500公里的導彈。據軍事媒體出版物報道,改進工作仍在繼續,正在開發12型地對艦制導導彈,使其適應F-2戰鬥機。 然而,還沒有關於這種改進型導彈在該部隊部署的消息。


早期的90型的射程為150公里


日本還擁有空對艦導彈。 最新的ASM-3(又稱93型)的射程為170公里。 它的前身,ASM-1(又名80型),射程可達50公里。


這意味著陸上發射型不適合。 93型空對艦導彈更好,但三菱F-2戰鬥機的作戰半徑為833公里。 從日本最西邊的空軍基地出發,最遠只能到達中國海岸。 理論上,這些導彈只能打擊離海約200公里的沿海目標,這意味著大多數中國的進攻目標都在其射程之外。


只有44枚巡航導彈


日本防衛省承認,自衛隊的能力有限。 因此,防衛省曾計劃購買美制AGM-158C LRASM遠程空對艦導彈。 然而,這項收購在2021年被放棄了。

其原因首先是它很昂貴。 價格為5500億日元(50億美元),即向美國海軍的訂單每台340萬美元。


其次,美國生產的這種導彈不多,只有76枚。


於是出現了另一個想法:2020年12月,國防部與挪威康斯伯格防務公司和航空航天公司簽署了一份購買反艦/反水面/巡航導彈和聯合打擊導彈的合同,價格為8.2億挪威克朗(約120億挪威克朗)。 據幾個消息來源稱,該合同正在進行中,有報道稱第一批貨物將在2022年3月進行交付。


聯合打擊導彈是一種能夠打擊地面目標的反艦導彈。 標準射程為185公里,但當從飛機上發射時,它可以擴展到555公里,這取決於高度和飛行曲線。


每枚導彈的價格為210萬美元(2.73億日元),日本正在購買44枚這種類型的導彈用於F-35戰機。 不過,這也是令人驚訝的。這是因為,首先,巡航導彈很容易被防空導彈系統和防空火炮擊落。


第二,因為在軍事行動中需要幾十或幾百枚巡航導彈。 例如,1999年轟炸南斯拉夫時使用了218枚戰斧導彈,入侵伊拉克時使用了802枚,2011年利比亞內戰時使用了124枚。 之所以需要這樣的數字,是因為有許多重要的軍事目標。 然而,在中國可能有數以千計的此類基地。

最後,中國或北韓可能有重要的指揮和通信基地部署在掩體中,這些基地不可能被挪威導彈摧毀。


這實際上意味著,日本將無法對指揮和通信基地發動第一次攻擊。 即使使用挪威的導彈,也只能進行幾十次成功的打擊,這不足以摧毀敵人的軍事基礎設施。


總的來說,開始討論通過採購僅僅44枚巡航導彈對付日本的潛在敵人,如中國和北韓進行第一次打擊,這不啻是一種魯莽。 (2)


2. 日本正在升級其12型地對艦導彈以提高其射程和防禦能力。


改進包括增加長度和改變導彈的形狀,同時對發動機進行改造以提高其耐力。


2020年12月,日本國防部批准升級,將防禦系統的射程從200公里(124英里)擴大到900公里(559英里),並計劃在未來進一步增加到1500公里(933英里)。


主要承包商三菱重工將進行升級。這項改進計劃在2025年至2028年之間完成。(3)


3.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泰克萊特(Jim Taiclet)周日表示,他的公司將把他們的標槍導彈(Javelin)的產量提高近一倍,因為美國派出了數百枚這種武器來援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入侵。


"現在,我們的產能是每年2100枚標槍導彈。我們正在努力將這一數字提高到每年4000枚,這將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因為我們必須讓我們的供應鏈也能啓動," 泰克萊特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面對國家"節目中說。


"我們現在開始提升它,因為我們現在有一條活躍的生產線,總統看到了," 他補充說,指的是拜登總統最近對阿拉巴馬州特洛伊市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工廠的訪問。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開始調高熱度,並因為這些情況立即加大生產," 他還說。


泰克萊特說,烏克蘭的戰爭"對我們來說突出了幾件真正重要的事情",包括"需要有足夠數量的卓越系統"來滿足需求和"控制空域"。


美國政府一直在尋求國防承包商來回補軍方的武器供應,以便美國能夠繼續確保烏克蘭能夠抵御莫斯科的部隊。


上周,五角大樓向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調撥了14.5億美元,用於重新補充美國發給烏克蘭的標槍反坦克導彈和刺針便攜式防空飛彈(Stinger)。 (4)


4. 軍費「佔GDP的2%以上」是美國對其盟國提出的要求。北約30個成員國中有11國達到這一標準。


報道指出,日本公佈的2021年度初始預算佔GDP比例僅為0.95%,但不能直接用該數字與北約進行比較。因為北約將退役軍人年金和海岸警備隊經費、聯合國維和行動撥款等項目均作為國防相關預算列入軍費,而日本並未列入。


據《東京新聞》計算,日本2021年度同類預算的初始和補充額度合計約7200億日元(約合62億美元)。加上這一部分後,防衛費達到GDP的1.1%。若再加上創歷史新高的7738億日元的2021年度防衛補充預算,這一比例上升至1.24%。


報道指出,儘管防衛補充預算年年攀升,但日本政府一直未將其算入防衛費。 (5)


5. 沖繩知事(縣長)玉城丹妮告訴俄羅斯新聞社,雖然他不支持美軍基地完全撤出沖繩縣,但必須減少當地人的負擔。


玉城知事指出,在只佔日本領土0.6%的沖繩,有超過70%的美國專用軍事設施,並聲稱這"完全是不尋常的"。


他說:"美軍基地集中在沖繩,在噪音、事件和事故方面繼續給本縣人民帶來過度的基地負擔,這種負擔必須以本縣人民能夠看到的方式減少。"


關於《美日地位協定》,玉城知事表示,他打算"調查其他國家的部隊地位協定和與全國知事會合作",進一步澄清問題,促進對審查該協定的必要性的理解。


2月,沖繩縣舉行了確定人民意願的全民投票,該縣近70%的居民都反對建造新的美國軍事基地。


根據《美日地位協定》,日本政府必須根據軍事需要,按照兩國聯合委員會(美日合同委員会)達成的協議,向美國提供設施和土地。(6)


6. 是美國方面看中了邊野古的位置。 前沖繩縣知事太田昌秀於2015年在國會作證,內容如下:


當美國軍方在1965年開始談論將沖繩歸還日本時,他們邀請一個美國總承包商(Zenekon / general contractor)調查了從西表島到北部的今歸仁港的所有潛在地點,結果,他們決定大浦灣將是基地搬遷的最佳地點,並制定了計劃。但說我們不能這樣做,因為我們正處於越南戰爭之中,我們在軍事開支上花了太多的錢。


邊野古新基地項目是一個曾經被拒絕的美國軍事計劃的復興,以換取普天間基地的回歸,由日本承擔建設費用和體恤的預算(如今所謂同盟強靱化預算)。


對大項目趨之若鶩的利益集團一直在調動政治家、國防官僚和美國軍事人員,以擴大項目的規模。


基地利益村(基地利益集團)的成員包括大成建設公司和五洋建設公司等大型總承包商,這些公司已經獲得了邊野古工程的訂單,以及與他們組成合資企業(Joint Venture; JV)的當地土木工程和建築公司。 所有這些都是接受了防衛省的大量後裔(Amakudari: 政府高官在退休後又跑到民間企業就職)的公司。 當地的政治家和其他依靠他們的資金和選票的人也可以被包括在內。


2016年1月3日的《朝日新聞》報道說,過去兩年防衛省訂購的邊野古搬遷項目中,80%,即730億日元被授予接受過防衛省和日本自衛隊訂單的公司和合資企業,僅在2014年,在施工招標之前,就有10家邊野古承包商向自民黨捐贈了6300萬日元。


沖繩防衛局的前身是那霸防衛設施局。 它是防衛設施廳的一個區域組織,和國交省一起是公共工程訂單的主要來源,並負責基地等軍事設施。 防衛設施廳的官僚們將建築工程分配給各個公司,他們不乏退休後的就職公司。


因此,與公司的親密關係和腐敗現象得到了發展。正如預期的那樣,在經歷了一系列醜聞,包括操縱投標案件之後,防衛設施廳於2007年9月1日被廢除而併入防衛省。 因此,那霸防衛設施局被改組為沖繩防衛局。


儘管如此,血統和官商勾結的結構仍然沒有改變。


由於反對意見,邊野古空軍基地的建設拖得越久,公共工程預算就越多地以地區發展措施的名義落入周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