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ook Review:《孫文與陳獨秀:通向現代中國之兩條路徑》(橫山宏章著)被神化的獨裁者孫文及被妖魔化的革命家陳獨秀

Updated: Sep 23, 2021

讀取當代中國分裂主義漢奸及華人精英獨裁思想的起源

FILE PHOTO: A book review cover for Sun Yat-sen and Chen Duxiu : Two Roads toward modern China  ©HEIBONSHA
FILE PHOTO: A book review cover for Sun Yat-sen and Chen Duxiu : Two Roads toward modern China ©HEIBONSHA

Author: Hiroaki Yokoyama 横山宏章 (1944-)

Japanese: 孫文と陳独秀 現代中国への二つの道

English: Sun Yat-sen and Chen Duxiu : Two Roads toward modern China

ISBN: 9784582858372

Publisher: HEIBONSHA (JAPAN) (Tokyo, February 17, 2017)


被神化的獨裁者/帝國主義列強的走狗漢奸孫文(1866-1925)


無論孫文及其黨徒的主觀動機如何,他們都在客觀上起到了日本與俄國(含蘇俄)帝國主義第五縱隊的作用。(1)
日本帝國主義的中華代理人孫文所體現的是如今仍然主宰著華人專制社會的,基於傳統愚民觀賢人政治的獨裁思想,而非民主主義。以漢奸視為國父是長期偽造歷史的結局。甚至,孫文淪為21世紀當代漢奸的模楷了。行動代號:漢奸?
其實,美國學到了大日本帝國扶植分裂主義(不管是民族主義的,或宗教的)活動來逐步侵蝕他國以及準備軍事侵略的一貫手段。帝國主義列強對清朝,民國,蘇聯以及新中國採取的典型手段就是分裂主義(從19世紀以來,他們都先在地方搞分裂獨立後,擴大分裂省市到全國範圍來阻抗和試圖推翻中央政府)。真不幸的是,不管孫文或孫文依賴的軍閥勢力或敵對的軍閥或蔣介石,他們的背後都有帝國主義的外國財團和外國政府支撐的。在清朝和民國時期,中國被國內各種外國勢力的代理人之間展開的權力鬥爭四分五裂的。可謂分裂主義最嚴峻的時期。
一般而言,偽歷史學派為辯護孫文及其國民黨而歪曲國家概念,即將國家只視為資本主義的憲政國家。然而,國家是指特定領土,其統治機構(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以及人民。是否人治還是法治根本不是國家定義的內涵。譬如,清朝是個國家,對外用的國號是中
真港獨在於管轄權的聖域:與一般市民所想像的不同,香港的分裂主義並不是那些表面上的黑暴港獨,而是真正的港獨是在管轄權和針對中共在香港的活動方面所設下的種種壁壘所形成的。誠然,這是通過建制來得逞的。換言之,像蘇聯末期葉利欽在俄國境內直接禁止蘇共活動是最佳的分裂主義例子。在政治技術上,只要本港官僚或政客以一國兩制對抗或否認中央政府的任何管轄權,就是分裂主義。香港只不過是地方城市,特首也只不過是地方城市的市長或村長,相當於琉球那霸市或札幌市或奧斯丁或佛羅里達,而非首都北京及其中央政府元首。一國兩制不是雙重權力,而是兩制是一國憲政(本質)的不同現象(本質的不同顯現方式叫做兩制)而已。地方政府擅自以地方政府的管轄權來否定中央政府的全面管轄權(管治權),就是在技術層面的隱形獨立,有技巧的21世紀的分裂主義方式。這絕不需要高舉什麼特別的旗幟或更換國號來得逞的現實的分裂主義。兩面人確保中央不可涉及的地方管轄權的聖域已經就是分裂主義的叛國圖謀所在。此外,所謂地方管轄權,只是中央授權的,國家的全面管轄權的地方現象而已。換言之,地方管轄權是中央管轄權的一部分,本身根本不是獨立的。萬一地方管轄權凌駕於中央管轄權,那就等於另外搞出中央管轄權。這樣,地方政府會成為另一個中央政府。因此,中央政府應當在中國境內分裂主義活動確實存在且嚴峻的地區都特別針對性地實施全面管轄權(行政,立法,司法)是人民可以理解的,為的是杜絕分裂主義勢力將特定領域的地方管轄權(行政,立法,司法)當作獨立王國,國中國來阻抗和擾亂中央政府施政。
不像擁戴孫文的當代中國分裂主義勢力所解讀的那樣,一國兩制不是雙重權力(長期被灌輸的錯誤觀念),而是兩制是指一國憲政(本質)的不同現象(本質的不同顯現方式/定在叫做兩制)而已。這正是合乎唯物辯證法的理解。
思考如今香港的分裂主義問題及其歷史起源時,這本書是必讀的。可惜,仍然沒有中文版。

正統史觀的歷史修正主義正相反,孫文勾結外國帝國主義勢力,軍閥,黑幫,土匪恐怖襲擊了作為當時中國中央政府的清朝以及後來成立的共和國的合法政權。實際上,一再向帝國主義列強遊說,唱衰中國(清朝),乞求對華干涉內政,制裁,軍事活動,反政府活動金援,甚至提出割讓滿蒙等國土的孫文是個名符其實的日本帝國主義的間諜。基於正邪二元論的正統史觀修正主義教育,已超過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在華人社會之間將這個漢奸描述成“國父” 了。


並沒有策劃,參加或領導過辛亥革命孫文始終要的只是他個人的獨裁專政,是因為孫文奉行的是基於愚民觀的傳統賢人政治(與西方民主制度有差別)。甚至於孫文所謂民族主義莫過於漢族至上主義,漢族中心主義的宇宙觀,即排斥其他中華民族異族種族歧視


實際上,孫文是個人獨裁,以黨治國,賢人政治(菁英/精英主義,即反民主),愚民政策(將大眾視為愚蠢,即反民主),漢族中心主義(違背中華民族的和諧概念),與外國帝國主義勢力以及軍閥勾結試圖推翻當年中國中央政府的分裂主義者,也可視為無異於其徒弟汪精衛或蔣介石的叛徒漢奸,帝國主義列強的傀儡,在中國的代理人。此一善於騎劫社運的公關大師被當作“國父” 是捏造歷史改編出來的喜劇。這已遠遠超出台灣境內的言論及其意識形態的界線。21世紀當代人應該脫離正統史觀的洗腦,而忠實地還原歷史真相。當代華人社會的獨裁政治思維始於孫文的賢人政治思想(它本身是封建時期的傳統意識形態,但與資本主義,法西斯主義,如今尤其是與新自由主義最融合)。


本書試圖揭露被正統史觀的洗腦教育所神化了的孫文,同時平反被刻意邊緣化的中國革命先驅者新文化運動領導人五四運動總司令,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此書評採取問答方式概括和評析本書的精華。誠然,書評的義務是概括性地指摘一本書的精髓,而根本無法取代整本書的具體內容細節。


Q1: 孫文和陳獨秀之間的基本差別何在?


A. 仇視異族統治(其他中華民族)的孫文在清末創立了興中會,同盟會等土著的恐怖主義組織。


用支持恐怖份子的塔利班政權類比國民黨,好像不倫不類。然而,對清革命期間,同盟會所用方法,就是放炸彈與暗殺政要等恐怖襲擊手段。關於恐怖襲擊,要提一下汪精衛,他曾因暗殺醇親王被捕,並判處終身監禁。教科書說他是漢奸,萬民唾棄。然而,孫中山遺囑,正正是他手書,可見孫對其的信任程度。(2)

不同勢力依照不同的革命戰術(反對孫文的邊境革命戰術的革命勢力)打倒了清朝,並建立了中華民國後,孫文就隨機解散了自身的反清秘密結社,並且創立了適合共和體制的議會政黨國民黨(不是今日的中國國民黨)。不過,非正式/ 臨時大總統只擔任三個月後,同合法讓給政權的袁世凱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結束清朝的是袁世凱)對立,甚至向共和國議會發動了所謂第二革命(令人誤以為辛亥革命是他第一次?)也失敗告終。後來在大日本帝國逃亡中為抵制袁世凱進行的帝制復辟,而再度成立了中華革命黨。不料袁世凱中華民國正式總統病死後,北洋軍閥統治了中華民國。雖然孫文提倡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主)創立了中國國民黨,三度在廣州樹立了分裂主義的地方政權,在廣東軍政府擔任陸海軍大元帥,但是始終執著的是軍事政變的北伐出帥的霸道路線,病死於途中。


誠然,本身小布爾喬亞的孫文是極度依賴各種各樣的外部反動勢力才能在中國境內有所行動的。不過,與陳獨秀最大的差別之一是孫文總是依賴了比本身更強有力的政治勢力,而他始終根本沒有依存於民眾。
外國勢力而言,與英國的香港總督,日本的政治家,軍部共謀,厚顏無恥地期待金援以及軍事援助。最後,同共產國際,蘇聯勾結。在國內,依存於與“三民主義”毫無內在關係的,傳統秘密結社會黨的軍事力量不時發動了邊境革命行動。甚至於,打著“打倒軍閥”的旗幟卻與其他軍閥勾結了,以對抗操控北京政治的軍閥。這就是“以軍閥打到軍閥”的戰略。(3)

然而,遭受孫文貿然推動的所謂第二革命失敗的影響,而被迫從安徽都督府秘書長回到言論界的陳獨秀是在1915年開始出版啟蒙雜誌《新青年》(青年雜誌)發動了對當代中國革命以及抗戰極具深遠影響力的“新文化運動”。陳獨秀是位真正深受西方民主陶醉的愛國知識分子。他當時的思想是透過文學/白話革命來推動優先於政治革命的思想革命,其啟蒙對象明明是民眾。提倡了個人的解放,人民的政治自覺。但,到了1920年代,陳獨秀發覺了單靠文學和思想力量不夠,無法改變世界,因此創立了中國共產黨。沒料到,後來中共居然被共產國際逼迫加入孫文的國民黨,而實現了所謂國共合作(並非對等關係,中共喪失了主導權)。本書涵蓋的是這段期間的歷史。


一條是將民眾視為根本不可信的愚民而主張賢人政治(其實是孫文個人獨裁);另一條則是信賴通過思想革命而覺醒的民眾並主張群眾路線的成熟民主政治。


陳獨秀是位典型的西歐啟蒙主義者,全面的歐化論者。先有獨立的個人(歐化的)及其自覺的國民所支持的國家,一個民主國家才能夠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因此,只要其國民意識依然如故,單純將制度更換為共和制,也就會不久退回到專制國家而已。這就是陳獨秀的思想

相反,雖然孫文高舉了民權主義的旗幟,其政治手法則是中國的傳統主義。擱置了理想的立憲國家建設,而優先主張了樹立強權政權。只有強權才能有強而有力的國家,這樣的思想。換言之,一邊主張王道政治的理念,另一邊在過渡期始終貫徹霸道政治,這樣的思維。在此,並沒有議會的束縛,排除大眾參政的賢人的獨裁政權出現。其大義是“為大眾而存在的賢人政治”,實現革命軍獨裁的“軍政府”以及革命黨獨裁的“訓政政府”。雖然這股勢力以民權,憲政為目標,但實際上出現的革命政權不但沒有憲法,也沒有國會的獨裁體制。在其意識形態底部,有典型的愚民觀,即中國一般民眾是愚民,若讓他們參政,則恐怕陷入眾愚政治ochlocracy / mobocracy)。這就是孫文的思想(4)

Q2: 孫文如何看待了甲午戰爭和義和團?


A. 孫文將日軍打敗清朝視為解放,而不是亡國危機。他最重視的是驅除韃虜,結束滿族對漢族的統治(滿族,漢族都一樣是中華民族!中國人!),而非帝國主義列強侵略。這酷似後來蔣介石以驅除中共為優先一樣。愛漢族的孫文以及愛中國的陳獨秀在此形成鮮明對比。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誠然,即使孫文論及瓜分危機,也以“驅除韃虜”為首要目標。隻字也看不到針對歐洲列強以及日本的“驅除”,“攘外”,“攘夷”等字眼。(5)

孫文成了中國分裂主義的模楷:兩廣獨立,南清獨立計畫


正如現在的香港分裂主義勢力一樣,讓中國各地方分離出去是常見的戰術。孫文當發動廣州起義時,不僅動員了綠林的會黨軍(如同黑道,行刑隊的中國秘密結社缺乏政治綱領),也同時請求日本駐港總領事館(正好跟反對派一樣,同樣與日本領事洽談的鄭宇碩學到了孫文)。駐港領事在其寄送給日本首相原敬時批判了孫文滑稽的分裂主義圖謀:


如孫文等的兩廣獨立(廣東和廣西獨立),建立共和國的主張只不過是空中樓閣。(6)

後來,


孫文趁八國聯軍(以日俄為主力),義和團運動時的混亂發動了惠州起義。為此,孫文又請求大日本帝國對其“南清獨立計畫”的援助。這也證實了對於以驅除韃虜優先的孫文而言,打擊清朝的大日本帝國的第一次中日戰爭,八國聯軍都是幫助,而非侵略戰爭。(7)

Q3: 辛亥革命及其革命勢力的起源是什麼?孫文個人?


A.

當八國聯軍撤退時,俄國遲遲未撤退,甚至在1903年4月為此對華提出七項要求,這後來釀成了日俄戰爭以及促成了中國各地的革命組織。所謂拒俄運動演變成反清運動了,而不是孫文。(7)

Q4: 孫文的邊境革命論與革命派的長江革命論,哪一個成功?


A. 群雄割據的革命派,由誰擔任領袖不是個簡單議題。雖說反清勢力,但是一盤散沙。有的派別,如孫文主張了遠離朝廷的邊境發動武裝起義,也另有派別卻主張了邊境革命根本無法波及全國,而應當位在中國中央部的長江流域發動起義。長江革命派抬頭了。甚至也有的還主張了應當在權力中樞的北京組織暗殺團刺殺清朝要人。(8)


歷史證明了長江革命派的理論是正確的,是因為宋教仁等長江革命派所主張的長江流域進行的革命(不滿孫文邊境革命論的宋教仁在1911年7月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如由文學社與共進會所主導的武昌起義(武昌首義)才是辛亥革命的核心,而非孫文的南清邊境革命論。其革命戰術正好相反。辛亥革命絕非孫文的廣東雲南的邊境革命論的實踐。不同革命勢力的不同革命理論的產物。孫文派別的同盟會本身並無領導辛亥革命。本來別人(文學社與共進會)開始和完成的辛亥革命,後來不幸被國民黨的偽造歷史的偽學者們竄改為國民黨孫文發動的革命了。身為公關大師的孫文有的只是身為同盟會總理的名氣而已(如同今日的網紅)。在一盤散沙的革命派之間,這成了孫文收割別人革命成果時的重大優勢。

Q5: 中華民國早期實現了所謂三序(軍政,訓政,憲政)嗎?


A.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誕生。擔任法制局長的宋教仁不管孫文的教條,而直接跳越了兩個階段,直接著手了憲法(臨時約法)草擬的工作,並以憲政國家為目標一舉實現了國會選舉的民主體制(立憲議會制度)。(9)

Q6: 孫文是個日本間諜?


A.

日本政府收買了孫文,並在清朝要求日本把孫文驅除出境之時,日本賜予孫文巨額餞別金以及三年後再入境的許可了。這事件隨後造成了同盟會內的反孫文糾紛。孫文收取日本政府金錢一事激怒了章炳麟,張繼,劉師培,潭人鳳等人。其理由是損害了同盟會的革命威望。(9)

收取外國政府的金援(這等於被外國政府聘用)和政治支援,以得逞推翻自己祖國中央政府的任何華人政客都是充當外國反華圖謀的漢奸。

Q7: 誰是中華民國的國父(結束了清朝,統一了全國)?


A.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開始,10月12日在美國孫文得知革命成功。然後,1911年12月21日才抵達了香港。清朝早就已任命北洋軍閥袁世凱擔任總理鎮壓革命軍都督府(南北戰爭開始)。根本無力攻打紫禁城的革命軍處於破產狀態,其臨時總司令黃興在1911年11月9日寄信給袁世凱(項城)建議背叛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