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ource intelligence (OSINT)
🔻 IMPORTANT 【重要】🇨🇳🇭🇰 香港究竟處於由治及興還是由亂至衰?
▪️ 到目前為止,香港究竟處於由治及興還是由亂至衰?香港到底屬於什麼樣的狀態?這是個一般市民需要認清的趨勢。首先,在所有社會議題中,對香港市民而言,始終首要的絕對主題無非香港(香港史始於英國統治開始的1841年,之前並沒有過如今‘香港’的概念,於是普遍以開埠為區分。還不到兩百年歷史。其時間短過台灣的四百年史,台灣的史前不是兩千年前,而是以1624年荷蘭統治的開始來分隔)。無論香港此議題在境內外熱門還是冷門,或有人氣沒有人氣,都逃不開的最主要議題。因此,我們討論國際事件(如俄烏戰爭和以色列—哈馬斯戰爭)時的用意應當在於防止外地矛盾被本地統治階級移植到境內,以免對於本地社會解決其自身的社會主要矛盾上遭受無必要的干擾或它被既得利益勢力進一步政治剝削或政治投機。
若以‘由治及興’來判斷香港目前的社會狀態,它則處於由2019年起的‘由亂至衰’的延伸甚或惡化。換言之,香港‘由亂至衰’轉為‘由治及興’的環節到底是什麼?這才是重點。那關鍵在於改革此一環節。有了改革此一環節,則可抵達‘由治及興’的階段。萬一繼續缺乏改革此一環節,香港就只會繼續擺脫不了‘由亂至衰’。那所謂‘治’指的則是解決好所有社會主要矛盾。然而,包括港媒在內的港府公關部隊一再上演和鼓吹香港已達‘由治及興’階段,但回答則是,香港目前已解決好了深層次矛盾了嗎?明顯,都沒有。甚至,連那所謂‘治’都尚未完成。
那麼,所謂改革是指什麼?那應該是指2024年7月18日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對香港真正重要的部分不是涉港部分(該內容是以往發表過的內容,但本港貪婪統治階級既得利益勢力照樣只注重和關心惠港政策和樓價兩點而已,意思是說只想維持明顯已過氣,失去生命力,無靈魂的,只坐收不勞所得的‘炒樓炒股’‘殺雞取卵’地產霸權寄生經濟模式而已),而是以下部分:
三、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8)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徵的生產力。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強化環保、安全等制度約束。
新聞來源: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Link 🔗
接下來牽涉到另一個重要概念。什麼叫做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為了真正理解這個內涵,則需要有一個概念,即地方特殊性與國策的關係。正像一國兩制的‘兩制’一樣,所謂地方特殊性也就會往往淪為抵制國策的固化藩籬。譬如,粵語作為生活方式毫無問題,也不需要強制什麼,但粵語依然淪為排斥和歧視簡體字/普通話的制度藩籬(官方在行政,司法,立法體制招聘和運作之上)則是個問題所在(有趣的是只會說英語的白人在港府體制內不被要求粵語。這足以對普通話者構成歧視)。
這裡有兩種地方特殊性,一種是促進和參與國家統一的地方特殊性;另一個則是阻礙國家統一的地方特殊性。而且,國家統一和國策都是一樣的意思。甚至,國家發展,國家發展大局等觀念和國策都相一致。這就是港媒,香港體制都不懂和抗拒的道理。顯然,改革先要清除的就是阻礙國家統一的地方特殊性。那也就是所謂利益固化藩籬的意思。
但香港能否主動實現所謂改革?看現狀,那市民根本無法想像,是因為香港統治階級毫無其意向。於是,有兩個方案可望創造能進行徹底改革的社會條件。
(1) 在一國兩制下,將香港和深圳合併。如此形成‘深港’新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的下一發展階段)。並且,以深圳方面為主導,大幅度削減港府內的既得利益勢力。
(2) 將香港的所有公共事業由國企接管,以結束公共事業被私有化的壟斷市場,如此真正能夠實現公平競爭的自由市場(真正的自由市場或市場自由是指沒有私人壟斷資本)。換言之,先將地產霸權全面推回至地產界。
這種基本改革是在改革開放的範疇內的,也就是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範疇內進行的現實主義的改革方案。只要香港無法實現這些果斷措施來為改革創造條件,市民就根本無法想像出真正的‘由治及興’。重點是,港府本身自行進行果斷改革是最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 就香港的近年來的顛覆活動而言,其實,有三大顛覆活動。第一,反修例風波(2019-2021);第二,反動態清零(2022-2023);第三,撤辣(2024)。最近的放寬強拍條例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對‘房住不炒’的國策在港的實現帶來負面作用。尤其,指定區域的小業主們特別變得更加容易被地產霸權魚肉,因此可謂既得利益集團的抵抗或sabotage之一。這些都是由整體的香港既得利益勢力,尤其是統治階級針對涉及全國統一或國策發動的。第一,反修例風波是針對陸港台建立逃犯引渡機制的違抗(主要是富裕商業逃犯們恐懼)。在此,要林鄭洩露解放軍機密的VISION2047成員事前透過建制和港美中心促成建立的通識課程準備了大批示威者。此外,內外資本統治階級聯盟,即香港總商會(其他商會也都跟從它)去勢了逃犯條例修訂案,叫李家超剔除了商業犯罪,足認他們也是不要逃犯條例修訂案的;第二,反動態清零,那就在2022年9月底由張竹君公開拋棄動態清零開始,境內外的所謂專家們,如鐘南山,以及參與美國情報機構掌控的喬治·華盛頓大學網上會議的本港疫情專家們連同港府積極促進內地拆除動態清零的措施。即在疫情尚未結束之際,率先拆除動態清零防疫措施。甚至,本港出現的白紙非法示威集會都逍遙法外,是因為合乎港府的路線。甚至,本港白紙革命也並沒有指責港府。足認他們當時出來服務到底誰的利益。此外,他們從積極拆除防疫措施的過程中,炒股炒到新高峰了,但那也在2024年初其升幅都一度蒸發了;第三,撤辣。無庸置疑,本港建制中所有主要政黨(包括香港總商會的林健鋒,VISION2047的龍漢標在內的)和地產霸權勢力總動員(包括大公報之流的傳統親地產霸權‘官方’媒體,記得大公報在六四時違抗過中共的)要求的撤辣直接違抗了‘房住不炒’的國策。結局,經歷4月地產霸權寡頭們手裡囤積的豪華樓宇售罄,45萬炒家大舉進行二手樓撈底達高峰後,小陽春已熄滅,並且在6月終於蒸發了撤辣效益。這些其實都是本港既得利益/幕後黑手勢力反國策的一系列顛覆活動。
政治用詞的註解:市民社會是指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公民社會一詞則指非政府組織,社團。在本地,這個詞彙的內涵和外延不是被正確地理解。
接下來,我們看看一些數據認清香港目前的社會狀況。
🔻 NEWS / FACTs 【新聞/事實】
▪️ 《香港警務處年報2023》顯示:其編制人數逐年增加,從2020年(33,002人)增至2023年(33,259人)。雖實際人數從2020年(27,782人)略減至2023年(27,237人),但其總體規模隨著國安法的出台仍高於2019年,因此,人手不足還不是治安=國安惡化的原因。最要緊的是從2019年起,總體犯罪案數和未破案例逐步上升。這跟‘國安好’的公關敘事正相反,形成尖銳對比。即2023年總體罪案總數為90,276宗,較2022年(70,048宗)上升28.9%。其破案率創了10年新低。甚至,破案率最高的不是2019年或2020年後,而是2017年的48.2%。重點是,最大危害國安的是跨境犯罪集團,而非示威遊行。示威遊行本身是合法的。少了示威遊行並不代表治安/國安好。只要治安不好,國安也就不好。
新聞來源:
香港警察年報2023|破案率創10年新低
Link 🔗
▪️香港人口流失狀況:在2019年和2023年之間,本港人口一度銳減了約17.9萬人,尤其是39歲以下人口。尤其是,最大史上人口跌幅紀錄在2020年。並且在2023年尚未恢復到2018年人口遷移的升幅水平。甚至,本港人口遷移趨勢則是處於下降的。目前,一路上升,但非暴升的遷入人口是內地的單程證持有人。
▪️港人移民趨勢:從2019年至2023年,大約24萬港人已移民,其排名是英國(首位),加拿大,台灣和澳洲。有趣的數據是,本港大約290萬人持有BNO申請資格。換言之,大概將近一半人口仍然是親英國的,潛在的海外移民群。
▪️香港學生赴中臺就讀狀況:在2023年超過五千名赴陸就讀之際,僅有776名則赴台就讀。從2017年以來赴中就讀學生逐年上升,與此相反,赴台者從2020年起又開始大幅下降。
▪️來港大陸學生佔比:從2019年反修例風波起(12.2%),來港陸生穩定上升(2023年佔比為15.8%,約4000人)。
▪️各種人才輸入計畫的結果:就各種輸入人才計劃項目(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計畫;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方面,內地人佔約80%。顯著變化,其還是從2019年之後發生的(當年共輸入了6.7萬;內地人佔比36.8%)。在2020年之後,內地人佔比大增,超越了其他境外來源。到2023年,在輸入13.4萬人中,內地人佔77.3%。
▪️貨物貿易狀況:香港一直以來,都處於進口額大於出口額(貿易逆差)。從2018年開打中美貿易戰至2023年,除了2018年和2021年(進口額530.8百億港元;出口額496.1百億港元)各別紀錄雙項創新高之外,都一路下滑。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兩大經濟指標都在2021年至2023年間顯示了衰退14%(十年來最大跌幅)。
▪️海運及其貨櫃吞吐量趨勢:從2012年後,一路往下滑,尤其是2017年後。相繼被上海,新加坡,深圳和廣州超越,降到第10名。在全國內,香港早就不再是國際海運/海路中心或國際貨櫃碼頭中心了。難怪,失業的海員們都一直堆積和流轉在海員學院內做‘新生’,而淪為填鴨式劣質教學教員的鐵飯碗。甚至,就海運方面,宣稱有工作八小時制是虛假的,超長時間的站立甲板工作才是事實,是因為全香港勞工界尚未實現八小時工作制。而且,海員領域與建築領域的勞工狀況類似,它就是判頭制的海上版,即勞動者的勞動契約是針對每一航行的,除了與間接雇主的船公司以外,船長就是相當於判頭的。當然,這是相當不穩定的勞動形態。記得,香港的海運和建築領域都實際上是判頭制,而非一般勞動者所想像的直接雇用方式。航運/機場也差不多屬於這類不穩定勞動形態(外判)的集中地。無庸置疑,這些沒人想做的三大勞工領域,海運,機場,建築界本身都先需要顯著地改革其勞動環境和勞動形態方式。於是,一眛輸入勞工是為了避免改革和減輕趨向改革的社會壓力。這個本港貪婪資本奸商奸官的一貫作法是錯誤的。
▪️空運吞吐量的狀況:這是唯一僅剩的仍具優勢的產業領域。香港國際機場的全球機場貨運量從2021年重返後,仍是冠軍。其主因不是本地市場,而是全球物流公司都從香港將貨物運入中國內地市場。
▪️四大香港產業(金融,運輸,旅遊,專業工商支援)的服務貿易:近10年的進出口額從2018年的高峰後,一路下滑到2020年。但之後開始上升,尚未恢復至2018年水平。重點是,貨物貿易也好,服務貿易也好,動態清零之下紀錄了在2020-2022年間觀察到的升幅,因此,動態清零本身並非打擊貿易的因素。
▪️駐港境外企業數佔比變遷:唯有內地企業穩步上升(2,177家)。第二名的日本企業和第三名的美國企業佔比都停滯。其他境外企業都不算數。中企佔比穩步飛升是從2017年-2018年之間開始的(從2017年的15.4%增至2023年的24.1%)。當時超越了日本和美國企業數(兩者都是約1,300家)。中美貿易戰,反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都沒有阻礙這個發展趨勢。不過,該期間,英美企業的減少(-143家)的確反映了國際政治。
▪️國際金融中心的現況:看看回歸後的整條恆生指數的起伏波動線。1997年回歸時紀錄了15,196點(起點);2003年沙士疫情時紀錄了歷史最低點(8,409點);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11,015點);2018年1月22日歷史最高點(33,484點);2022年10月31日紀錄了14,597點。從14,597點起,拆解動態清零的內外既得利益勢力活動趨向積極,同時炒股,炒到2023年一整年了。不過,2024年1月22日它們炒家們以拆除動態清零國策換來的份額一度蒸發了(降至14,961點)。最近,因內地人民幣一直泵水的結果維持著1萬7千點。
▪️國際金融中心的另一指標-首次公開募股(IPO):資本為了企業融資,通過證券市場發行股票上市。重點是,本港上市企業的大部分乃內地上市公司。到底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仍可發揮融資的基本角色呢?首次公開募股的集資額都例來大上大落,其實從2018年至2020年是大升的(4,001億港幣)。正像國際金融寡頭證實,金融界根本沒有受過雨傘,反修例風波的打擊。這也是一般市民出乎意料的事實。這也揭示反修例風波到底是什麼。2023年的集資額則是463億港幣,掉至全球第6名,2002年後的新低。
▪️香港樓市(樓價):除了美國利率,恆生指數之外,這應該是香港政治(統治階級)最重視的數據。就樓價指數,一般都參考與美聯寡占本港地產代理市場的施永青及其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它的樓價指數的起點是1997年7月回歸的第一週(100點)。之後因董建華的正確惠民政策八萬五的成效,而本港超高樓價回落到2003年沙士時的31.77點。之後,阻滯公屋居屋供應的所謂孫九招(2002年出台後,一直到2023年重啟私人參建居屋才被視為其整個政策結束了,但超高樓價仍在)推高了樓價持續至2021年8月初的歷史頂峰(191.34點)。期間,全球金融風暴,樓市辣招的出台都並無阻止狂亂上升的樓價趨勢。繼去年後半期的減辣之後,終於在2024年2月28日整個地產黨(本港統治階級中最強大的勢力)的威脅迫使軟弱無能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全面撤辣了。在此,本港所謂建制派和民主派都現形了,都是屬於地產黨。本港,不幸的是根本沒有稱得上勢力的勢力敢反對撤辣了,簡直是一面倒。不過,撤辣效果在6月-7月已蒸發了(2024年2月26日-3月3日紀錄了144.19點,之後2024年7月26日紀錄了140.81點,低過撤辣前)。我認為31.77點本來應該是合理撤辣的水平。
本港住宅樓價跌勢持續,差餉物業估價署周一(7月29日)公布的臨時數據顯示,2024年6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01.8點,按月再跌約1.24%,已連續兩個月下挫,累跌約2.55%,並已蒸發之前全面撤辣後的升幅,創2016年9月後的近8年最低。而今年首6個月則累跌約3.05%。而上月私宅售價指數較2021年9月的歷史高位398.1點,低出約24.19%。
此外,私人住宅租金升勢持續,今年6月私宅租金指數報189點,按月上升約0.16%,已連漲4個月,為2019年12月後的4年半新高,累升約2.49%。而今年上半年則上升約1.61%,走勢大幅跑贏樓價。
新聞來源: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Link 🔗
差估署6月私宅售價指數再挫1.2% 撤辣後升幅全蒸發 | on.cc東網 | 港澳
Link 🔗
從事物會不斷朝向相反的方向轉變的觀點來看,我認為下半年住宅樓市逐步轉好的機會很大。我們可以看看以下多項足以推動樓市轉變的因素,就不難看到今後樓市轉好比轉差的機會大。首先,主宰樓市的關鍵因素是利息;而利息的趨勢在下階段是趨跌,不是趨升。如果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他一定會推動聯儲局大幅減息,以促進企業投資及鼓勵人民消費。這樣就可以令自己的政績變得更加亮麗。美國減息後,港息不得不跟。隨着利息的下跌,首先出現的是,存款在銀行所收到的利息會不及買樓收租,資金於是逐漸從銀行存款流向房地產投資市場。跟着會出現的是,供樓的負擔逐漸變得輕鬆過交租的負擔。如是令更多的剛性需求從租賃市場轉往買賣市場,令樓價因而獲得更好的支持。其次,我們可以看看實際住屋需求。香港住宅樓宇的空置率長期維持在4%左右,顯示每年發展商的新建樓宇,都有用家吸納使用,消化得很好。只是現時用家主要以租賃的形式吸納,選擇直接買樓的則比較少;導致租金升,樓價卻不升。其實,樓市最緊要看有沒有實際的住屋需求,至於這種需求反映在租賃市場還是買賣市場,則並非最重要。用家選擇租還是選擇買,會因利率的變化而逆轉。關鍵要看市場有沒有因供過於求而出現大量空置。其三是要看未來的樓宇供應。現時,香港的地產商大都不再積極買入土地。我們不應只看發展商手上仍有樓盤等着推出,而無視發展商可推出的盤將愈來愈少。心水清的用家會趁這種情況還未人盡皆知之前,率先入市。市場醞釀有變。
新聞來源:
Link 🔗
在本港深層次矛盾(超高地價,超高樓價,超高租金,超高物價)中,超高租金及其帶動的超高物價都穩定地持續至今。而且,美國利息與本港樓價連動的說法是事實。美國聯儲局從2022年3月17日的瞄準0.25%-0.50%開始提高利率到2023年7月26日的5.25%-5.50%之前,都是低利率(2020年3月16日,瞄準0-0.25%利率)。無庸置疑,俄烏戰爭開打的前後影響很大。本港樓市的頂峰是屬於美國低利率時期。因此,理所當然,本港炒家們,地產黨都在等待美國減息。
有關樓市的迷失/偽經濟學的反駁是,(1)住房不足?:本港所有住宅單位數(2023年共有3,027,000個永久性居住屋宇單位)足以接納所有家庭人口(2023年共有2,700,000個家庭)。因此,本港根本不存在所謂住房不足,而真正的房屋問題在分配,即‘可負擔’住房的供應不足。這個以最普通的直覺觀察方式,即去附近地產代理商看就知道了。根本沒有所謂樓房不足,而確實有可負擔性住房不足的問題。(2)土地不足?這個迷失,連地產霸權自己都已經反駁了。即全港住宅用地面積僅達全港土地的7%(2020年)而已。因此,兩大地產黨謊言(土地不足與房屋不足)都純屬謊言。主要是,極度人為抑制土地供應或土地收購(含囤地囤樓行為持續)和極度人為抑制發展可負擔房屋(積極提供的主要是投機份子要的投資型豪華高昂單位,而滯後或阻滯大量提供和分配保障型可負擔住房單位)的結局。此外,違章建築典型的劏房(它們要以牌照制合法化)以及公屋富戶等也構成障礙。
▪️粵港澳大灣區中的香港現況:1980年代起2000年代末結束的珠三角(廣東-澳門-香港:香港接單,內地加工;不少電影人中的中國經濟的形象仍停在這個舊時期的舊經濟模式;此時期的負面確是促進了香港的去工業化,但如今中國的工業則是全球最發達和最全面的)加工業發展模式之後,2015年習近平政府首次推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在香港媒體領域內,其中較少或根本不提及的區域則是惠州,肇慶以及江門。重點是,香港在11座大灣區城市中,已被深圳(第一名)和廣州(第二名)超越,而降到第三名了。2017年和2019年都是轉淚點。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優勢十分顯著。
▪️跨域基礎建設:2018年9月開通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2018年10月開通的港珠澳大橋,以及2020年8月啟用的香園圍管制站等都形成了一小時生活圈,準備了今日北上消費浪潮。
▪️北上消費和內地旅客來港:從2019年中開始大幅度銳減的內地來港旅客現在也恢復了2018-2019年的一半水平而已。以前是三四百萬水平,如今(2023-2024年)僅是兩百萬水平。雖然北上旅遊的數據一直以來都是高過內地來港人數的,但從2023年以來開始的北上消費浪潮的水平是超過七百萬的水平,因此,是前所未有的歷史新高。足認地產霸權簡單大量輸入內地爆買客旅遊團的過氣發展模式已不符時代。記得2018-2019年當時內地旅客到處拖拉行李箱的景況也如今一去不復返。
▪️香港身分認同的人口比例:有趣的是,「香港人」或「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意識形態從2014年雨傘起一路上升到2019年反修例風波的頂峰。從1997年以來一直到2019年這兩種意識形態是持續上升的主流。之後從2020年開始穩步上升的身分認同則是「中國人」或「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這是跟從積極輸入內地人才的人口政策的必然結果。本地人的身分?這只要市民去掃墓的時候,看一大堆祖先墓碑上的出生地就清楚不過了。釐清這點也根本不需要什麼理論,就可直接確認的事實。
▪️使用粵語佔比:從2006年錄得的能說或慣用粵語的頂峰開始一路下滑。這也隨從人口政策及其變遷的必然結果。但仍然是佔九成人口。新知識是,目前本港境內推動的普通話教育是由中央人民政府補助和推動的,而非由港府自行推動或主導的。港府是不願拋開粵語此一固化藩籬的,尤其在制度層面。這個普通話教育政策就是從2008年啟動的普教中計劃。甚至,中國教育部的2021年推普通話及其簡體字平等地位至整個考評體系和司法系統的建議都至今未被港府接納。這是我最近親自確認到的。
▪️香港新聞自由度:就無國界記者組織的排名而言,香港紀錄了2020-2022年排名大幅下跌是主要依據記者的被捕人數(10名)以及一些民主派媒體的關閉。然而,從2022年起,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度都處於上升。
▪️反修例風波之後的法律修訂:共八大法律增修。2020年6月國歌條例(港府),2020年7月香港國安法(全國人大),2021年3月完善香港選制決定(全國人大;增加中國官員和團體在選委會的影響力),2021年5月公職參選及任職條例(港府;就職時就需宣誓擁護基本法),2021年11月電影檢查條例(港府;增加了國安項目),2023年5月法律執業者條例(港府;外國律師受聘一事須經特首批准),2024年1月內地民商事判決條例(港府;若當事人申請及被告同意,則可引用內地判例直接在港執行),2024年3月23條立法(港府)。其中,內地民商事判決條例沒有引起注意。甚至,23條立法還是被去勢了。公司此一單位本身在商會遊說過程中還是被巧妙豁免了。只有可合理解釋一間公司,把它解釋成支聯會的時候,才能適用該法。因此,港區國安法仍是最具威力的。
新聞來源:
Federal Funds Rate History 1990 to 2024
Link 🔗
房屋及物業
Link 🔗
表130-06102:家庭住戶統計數字
Link 🔗
港土地運用率低 僅及星洲一半
Link 🔗
反送中運動5週年:從⼈流、經濟、⽂化數據看
香港的改變與走向
Link 🔗
🔻 COMMENT 【評語】
香港究竟處於由治及興還是由亂至衰?一言以蔽之,目前香港仍擺脫不了從2019年開始的‘由亂至衰’。而要真正轉入‘由治及興’過程的關鍵環節正是‘真改革’此一環節。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ur of fair us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