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Hong Kong Intelligence Report #98 應陽盡陽是屠殺弱勢群體的恐怖主義

Updated: Jan 15, 2023

Open-source intelligence (OSINT)

FILE PHOTO: Experimental COVID vaccination © Envato

🔻 IMPORTANT 【重要】


人民至上(動態清零)轉為資本至上,病毒至上(與病毒共存/放棄抗疫)


國家衛健委指,12月8日至前日,全國新增近6萬名住院新冠患者死亡,其中5503人是新冠病毒引發呼吸衰竭致死,其餘都是基礎病合併染疫而死亡。當局指,截至前日,住院新冠患者有127萬人,佔整體住院病人21.7%,其中重症患者仍處於高位,正從上周四的頂峰緩慢回落。目前全國重症床位使用率仍高達75.3%,有多達10.5萬名重症患者,當中以長者為主,有近9成人年滿60歲。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指,香港與內地已幾乎全面恢復通關,時機亦比商界預期來得早及全面,會員反映對經濟前景更為樂觀,不過陰性檢測等要求仍有一定阻礙,期望兩地很快撤銷相關限制及人流限額。



▪️ 從2022年由香港此一滲透內地的前進基地率先發動的改變中國防疫政策的內外資本攻堅戰上,共有3道中方防線;第一是動態清零政策(2022年11月10/11日20條優化措施起逐漸瓦解,12月7日發稿並12月8日起實施的另10條優化政策徹底拆除了動態清零政策,最後12月26日中國國家衛健委的2023年1月8日起實施免檢疫通關以及撤除隔離措施等決策完成了轉為與病毒共存的不歸路);第二道則是內地禁止西方疫苗;第三道是維護中醫/中藥產業和內地市場。到目前為止,在真政治上,重中之重的正是內地市場嚴禁西方疫苗,是因為這整個反清零運動/作戰的客觀經濟目標正是為西方疫苗公司全面打開內地市場。從2023年1月7日到1月14日為止的發展趨勢中,第二道防線尚未被打破。中港澳大力放開防疫措施中的2023年1月13日被問到中方是否考慮批准中國內地公民接種輝瑞/復必泰mRNA疫苗時外交部就表態了。中方仍然婉拒。內地共有13款內地製造的各種疫苗(覆蓋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病毒載體疫苗等,由中國生物、科興中維、康希諾、智飛生物、康泰生物、萬泰生物、神州細胞、三葉草生物、威斯克生物等製造),不止是科興疫苗,也包括自身正在研發的mRNA疫苗(國藥中生復諾健、石藥集團、斯微生物、艾博生物、麗凡達生物、藍鵲生物、康希諾等)。重點是內地不反對mRNA疫苗本身。不過,隨著疫情惡化和免檢疫通關後香港充當輝瑞/復必泰的次內地市場,伴隨而來的就是內地來港接種者會群起擴大要求中共開放西方疫苗,因此正像動態清零政策,能否堅持多久,這只是個時間的問題。


There are three Chinese lines of defense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pital offensive to change China's epidemic prevention policy, spearheaded by Hong Kong as a forward base for infiltration into the Mainland in 2022; the first is the dynamic zero policy (which was gradually dismantled by 20 optimization measures on November 10-11, 2022, and completely dismantled by another 10 optimization policies published on December 7 and implemented from December 8, and finally by the deci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n December 26 to implement quarantine-free border clearance and withdraw isolation measures from January 8, 2023). The second is the ban on Western vaccines in the Mainland; the third is the protec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the Mainland market. So far, in terms of real politics, the top priority is the strict ban on Western vaccines in the Mainland market because the objective economic goal of this whole anti-zero-COVID campaign/war is to open up the Mainland market to Western vaccine companies. The second line of defense has not yet been broken in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s from January 7 to January 14, 2023.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tated its position on January 13, 2023 when asked if the Chinese side would consider approving the Pfizer/ BioNTech mRNA vaccine for mainland Chinese citizens in the midst of the vigorous liberalization of epidemic-prevention measures by China, Hong Kong and Macau. The Chinese side still politely refused. There are 13 mainland-made vaccines of various types (covering inactivated vaccines, recombinant protein vaccines, viral vector vaccines, etc., made by Sino Biopharmaceutical Limited, Sinovac Biotech, CanSino Biologics, Chongqing Zhifei, Shenzhen Kangtai Biological Products, Beijing Wantai Biolog Pha Ent Co Ltd, Shenzhou Cell, Clover Biopharmaceuticals, Westvac Biopharma, etc.), not only CoronaVac vaccine, but also mRNA vaccines under development by itself (Sinopharm Zhongsheng FuNuoJian, Shijiazhuang Pharma Group, Stemirna Therapeutics, Abogen, Aimbio, Blue Magpie Bio, CanSino Biologics, etc.). The main point is that the Mainland does not oppose mRNA vaccines per se. However, as the epidemic worsens and Hong Kong acts as a sub-Mainland market for Pfizer/ BioNTech after quarantine-free border clearance, it is only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Mainland vaccine recipients in Hong Kong rise up and demand the opening of Western vaccines from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o it is just like what happed to the dynamic zero policy.



《北京日報》記者:近日,有西方媒體將中國產的疫苗與輝瑞等外國疫苗效果進行比較,稱中國疫苗效果不佳。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關於疫苗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近來已多次作出回應。我們想指出的是,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多種技術路線新冠疫苗產品的國家,為民眾的基礎免疫和加強免疫提供了多種選擇。目前,中國有13款新冠疫苗批准使用,涵蓋4條技術路線,疫苗和醫療物資總體供應充足,能夠滿足「應接盡接」的需要。

世界衛生組織有關負責人最近表示,中國的疫苗接種率非常高,無論是滅活疫苗、病毒載體疫苗還是mRNA疫苗,對預防重症和死亡的保護力相當。相關研究也顯示,對於60歲及以上人群,接種3劑滅活疫苗對重症和死亡的保護效果與接種3針輝瑞mRNA疫苗後的保護效果基本一致。中國全病毒滅活疫苗能夠激發較好的細胞免疫和免疫記憶,在預防發病、重症和死亡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中國始終把疫苗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中國疫苗的安全性良好,總體不良反應報告率低。當前,中國疫苗全程接種率已達92.9%,60歲以上老年人接種覆蓋率超過90%,我們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實踐證明,中國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我們願繼續同國際社會加強溝通合作,更好應對疫情挑戰,更好保護人民生命健康。


Beijing Daily: Some Western media have doubted the efficacy of China-made vaccines after comparing them with products made by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the Pfizer vaccine. What’s China’s comment?


Wang Wenbin: The State Council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against COVID-19 has responded to similar questions. We would like to underscore that China is the only country with COVID vaccines developed via multiple technical routes. This provides the public with several choices for getting primary and enhanced immunity. To date, 13 vaccines covering four technical routes have been approved for use in China. Vaccines and medical material are in overall adequate supply, allowing all people eligible for vaccination the access to COVID vaccines.

A WHO official recently said that there are very high coverage levels of vaccination in China and that inactivated vaccines, viral vector vaccines, and mRNA vaccines have all demonstrated high performance of protection against the severe end of the disease spectrum and death. Research also shows that three doses of inactivated vaccine and three doses of the Pfizer mRNA vaccine offer basically equivalent protection against severe or fatal outcomes among adults aged 60 years or older. China-made inactivated vaccines can induce strong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and immunological memory.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illness, severe cases and death. China always puts first the safety of vaccines. China-made vaccines have a good safety record with overall low adverse event rate.

At present, 92.9%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has been fully vaccinated, with more than 90% of people aged above 60 covered by vaccination. We have provided over 2.2 billion doses of COVID vaccines to more than 120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hinese vaccines have been proven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We will continue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tackle the COVID challenge and protect people’s health more effectively.


🔻 NEWS / FACTs 【事實關係】


▪️真政治和愛國騷的兩大層面不可混淆。目前的真政治仍是關乎防疫措施及免檢疫通關;愛國騷則是「黎智英聘用英國大律師」釋法/修訂案。真政治發生在國策/公共利益和內外資本私利相抵觸的地方(這才是真正具體的社會問題所在);愛國騷則是掩蓋官商勾結/陽奉陰違的事實以及同時參與的雙方都容易賺取自身政治資本的政治公關。香港政治主要有這兩大線條和層面組成的。重點始終是真政治,而不能被愛國騷轉移焦點。愛國騷的基礎是顏色政治(藍黃)。顏色政治此一結構本身完全是由資本操縱的,資產階級,上層集團的意識形態,也是政治工具。勞動者階級完全可以嫌棄,也應當拋開顏色政治的‘政治化’框架,而把焦點放在真政治上。公然批評政治化的卻一再依存於政治化的框架是個暴漏其虛偽的形式邏輯矛盾。從這個角度來看,不難看出只有‘港獨’(分裂主義/分離主義)才是個國家安全問題的狹窄定義完全不妨礙身為真正政治實體的資本運動和其圖謀。因為對所謂國安單位而言,只有港獨此一資本塑造出來的大幻影才是個國家安全問題,所以內外資本此次較輕易通過港府,衛生官僚,政府疫情顧問,公私營媒體(和社交媒體及其所謂網紅,明星),商會,社團/有限公司滲透和拆除動態清零政策也不是個國家安全問題了。其實,外國政府一點都不擔心所謂國安立法的發展,是因為主要現實政治的推手和核心總是資本的運動,並且‘只有港獨才是國家安全問題’之下,未來23條立法也不會妨礙任何資本運動。這才是資方的重點。資本不但沒有祖國,沒有國境,也沒有公共利益的觀點,只有資本本身的增殖而已。資本沒有祖國,也沒有國境,換言之,所謂資本勢力總是不可分割地指內外資本,所以所謂‘愛國資本’(建制派)和‘外國資本’(反對派)的顏色政治二分法純然是極端幼稚和扭曲現實的假象。資本的敵人是妨礙資本運動的任何限制,如防疫措施。資本的政治運動的本質是破除所有資本運動的限制/障礙(這就是資本所謂‘自由’),如港府官僚,商會/社團/有限公司/學界公關人物,勞動貴族(俗稱勞方代表,實際上,主要勞動組織都不是工會或工會聯會,而是可收取政治捐款的社團,有的實體是物業管理公司。政治綁架勞動者階級的資本,最終自己只想加入政府而已。因此,愛國愛港有資方和勞方之說也是天真和幼稚的二分法),所謂建制派,所謂傳統民主派主張撤除所有防疫措施都是其資本本質的現象,代表的究竟是一個金主勢力,因此,維護和確保公共利益的政府本來是有其存在理由的。不過,不顧疫情實況,甚至隱瞞疫情,而至少從2022年9月24日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的「與病毒共存」主張起至今,一昧拆除防疫措施的港府為資本服務,資本至上,利潤至上。此外,一國兩制是個統戰本港上層集團的政治制度,它的功能是維護一國主權的大框架而已。甚至,據鄧小平,「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2-13頁《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1982年9月24日)】兩制的一制與到底實施不實施原始共產制,或奴隸制,或封建制,或資本主義都毫無關係,它跟作為階級社會內容的勞資矛盾則是兩碼事。即一國兩制框架本身原來無意觸碰階級矛盾,也無法消除階級社會,也無意解決階級矛盾。在新自由主義下,此一統戰的制度化模式只淪為了權貴資本主義的政治壟斷,因此不難理解社會如此有了普選/公投要求。那麼,‘只有港獨才是個國家安全問題’此一狹窄/極端膚淺的抽象定義也可以理解了。國安只要維護一國主權的框架,而一制的內容是什麼,它一律可以不管的。在統戰上,中共一律不譴責任何港府官員的失職也是基於統戰教條原則的。有責不問是戰略性的。當然,這狀況帶給香港市民什麼樣的民生後果是眾所周知的。換言之,只要在‘只有港獨才是個國家安全問題’的定義下,未來任何國安立法就都不會影響真正作為政治實體的資本運動;同樣,一國兩制主權框架的任何所謂‘完善’也不會影響真正身為政治實體的資本運動。在深層,所謂外國政府也都十分清楚這一點。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只有一個詞,一個主體,即資本。譬如,市民眼前的媒體及其傳播出來的‘世界’形象內容都是資本的運動本身,首先就是資本本身的公關/宣傳/廣告。勞動者的社會勞動是在資本的剝削運動中被上身,而淪為資本的運動。重點是,絕不能以‘愛國愛港’的泛政治化(此一政治表態,口號和儀式已淪為資本的政治工具和包裝)來損害,低估和壓制勞動者階級正當追求的階級利益和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資本壟斷政治一向都是常態,但這是資本如何壟斷政治的問題。後反修例時代的香港政治趨勢已到了這個地步。出賣公共利益的哪是愛國和愛港呢?這個才是真正要反對的歪風邪氣。



▪️ 香港疫情到底有無結束? 多嚴重?據李家超和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本港疫情是受控的,已結束而進入後疫情時代的。這個反證證據之一仍然是港媒不報導的現有個案(active case)。到1月13日為止,現有個案共有613846。除了2022年造成9千多人死亡的第5波第一階段的3月28日現有個案1052121(破了一百萬),以外,最嚴重,一昧放棄抗疫的結局,破了60萬大關。雖為配合通關敘事而搞出統計操縱,感染而可不上報的安排逐漸顯著和發效,但疫情的結束是社會總體的現有感染個案真正歸零的時候。誠然,‘本港疫情現已結束,而已進入後疫情時代’純然是個十分虛假的政宣。這就是不可否認的重點。


▪️ 與病毒共存有許多不同的別稱。譬如,集體免疫,群體免疫,混合免疫屏障等等,都是與病毒共存的意思。那麼,正如新自由主義的任何所謂政策,與病毒共存本身也不是什麼政策,而是無政策,放棄防疫,撤除抗疫措施。更積極的說法是,內地主張的‘應陽盡陽’。即叫人口去染疫,以達疫情高峰(全民染疫)後,個案不再會有空間增加。這顯然是不人道的,人民嫌棄的棄民政策,亦可謂恐怖主義。所謂免疫是對利用免疫系統感染的新冠病毒而言是虛構。重點在於統計上的政治考量。動態清零政策在社會尚未準備好之下被迫提早腰斬,病毒最活躍的寒冬時期(從防疫的角度,更不可能本來在疫情最嚴峻的12月計畫農曆新年前立刻放開),12月初的所謂‘突然放開’的後果,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估算,12月20日時內地大約有9億人口染疫,現有個案也不難想像上億 。此外,河南省全人口的89%已染疫(8,796萬人)。內地地方政府的疫情報告較誠實。譬如,江蘇省衛健委承認了12月23日時江蘇省全人口(8505.4萬人,2021年)的46%已染疫了。即大約4千萬(39124840人)。為何內地需要動態清零?其中一個理由是因為人口龐大,放開後的感染數據非常驚人。所謂‘已達高峰’是個政治術語,即大部分人口染疫的意思,但並不意味著全數已康復。基於大眾自動化接受和讀取信息的習慣以及個人主義慾望導向,官僚和媒體的敘事方式極為狡猾和惡毒。隱瞞疫情是事實。例如,從2022年12月14日起不再報無症狀者的感染數以及從2022年12月24日起不再公布單日感染個案數了。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於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前,只會一直積極放開,全民染疫的總路線突飛猛進。到時,可以宣布和誇獎疫情的終結(全民感染是疫情的結束?)。1月7日內地發布的《關於適應新階段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依法妥善辦理相關刑事案件的通知》最徹底地釋除了違反防疫措施的任何刑事責任(明日起内地對違反新冠防控行為不再定罪處罰 - 兩岸 - 香港文匯網)。這也是恐怖的‘應陽盡陽’政策。人人播毒無罪了。最終,疫情是否真正結束,其關鍵還是仍有多少現有個案。若疫情真正受控,則無需隱瞞任何數據。

▪️ 2023年1月7日後至今的主要港府放寬措施的方向仍是,作為炒股槓桿(試圖影響股市的公關手段)的‘放寬/撤除防疫措施’以及‘增加通關名額’。兩大放寬措施是,第一,調低CT值陽性門檻(與內地低CT值35統一,即CT值越低,病毒量越多,35以上就是陰性的基準,而香港本身的CT值本來是40以上才是陰性);第二,撤除抗疫的士,並且民眾染疫不用向衛生署上報。此兩項也無疑近日大幅減少感染個案的原因。就是港府以操縱統計來取代抗疫。減少了監測量就等於在統計上減少了感染個案。這並不等於現實社會上的感染個案減少,是因為不檢測。只要不檢測,那就等於沒有感染個案(疫情)了。問題是,港府手段過於大膽和粗劣而根本無法完全欺騙市民,如此進一步喪失本來已清零的民意。前者(CT值與內地的陰性低門檻值統一)從2023年1月10日香港總商會政府的李家超提出來檢討,然後,1月13日港府為了炒股在上午11點58分(即12點到13點的休市前)就刻意發表了從1月16日起調低CT值的有關決定,結果成功地炒上去了(從13點40分的低處,恆指21509.54點一路炒到21,738.66點了)。換言之,陰性門檻調低了,感染個案數就會進一步減少。此外,具有顯著‘減少感染個案’效果的放寬措施也是傑作。即港府為炒股而在1月11日宣布了從1月14日起撤除抗疫的士以及其後確診者須自行往返醫院或診所求醫,並毋須通知衞生署。難怪,從9月26日起正式積極不管疫情而拆除防疫措施的港府大幅度趁1月8日起的免檢疫通關逐步增加人流之下,神奇地減少疫情個案原來是減少陽性檢測本身的結果,而不是具體陽性個案本身在社會上減少的結果。還有一個問題,港府不僅沒有公開每日核酸檢測量,近日香港媒體也開始積極不傳播公共醫療急症室佔用率和等候時間了。據衛生署的香港2019冠狀病毒檢測數據,其最後數據是2022年12月份的。如衛生署處理的共180847次;特定群組/其他監測計畫共24813次;社區檢測中心/流動採樣站共2475201次(12月相對減少了核酸檢測量。從12月1日起12月28日為止的一個月核酸檢測,共2680861次,每日平均為86479次)。還是沒有2023年1月份以及單日核酸檢測量的公開資料。 這也叫做隱瞞疫情。關於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及住院病床住用率和等候時間, 據醫管局,新聞公報在2023年1月13日發表的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及住院病床住用率為111%。 然而,2023年1月14日下午,等8小時的只有基督教聯合醫院了。突然,各公共醫院的等候時間在顯示上大幅縮短成一個小時了。看來這週發生了‘奇蹟’(參看急症室等候時間)。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及住院病床住用率本身還是超過100%的。那麼,等候時間只有一個小時的地方這麼多是個自相矛盾。邏輯整合性仍有出入。有一個政策背景是,從1月16日起為了減少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及住院病床住用率,而恢復部分普通科門診診所服務。意思是說,抽象的總體疫情數據本身會被官僚主義的統計詐術大幅減少,但這並不等於具體的疫情個案本身的消失。 最後,繼高鐵1月12日起發售短程車票並1月15日起共來往一萬名額的車班一事之後,2023年1月14日傳來了通關名額本身這麼快會在2023年1月18日至21日從現仍有剩餘的6萬名額增加到6萬5千名額。香港入境名額從1月6日破了3萬大關(32,122;內地人入境人數3,412 )之後,1月8日很快破了4萬大關(46,098;內地人入境人數 5,046 ),然後,過了平台期後,1月13日破了5萬大關(53,300;內地人入境人數8,611 )。不過,還是6萬名額沒有滿。看不到急著撤除配額的理據和迫切性。


▪️ 香港股市(恆指),人民幣以及銀行利率的關係。有一個法則,即人民幣升值,恆指升值。利率加息,恆指降值。除了犧牲抗疫而一昧炒股的港府公關政策以外,值得注意的是,股市,匯率和利率的連動關係。


人民幣兌港幣變動:


2022年11月1日之後人民幣對港幣從1.09一路上升到2023年1月13日1.17的波動




恆生指數變動:


2022年11月1日之後,15455.27點一路上升到2023年1月13日21738.66點的波動



此兩者高度一致。 人民幣對港幣的匯率變動和恆生指數的變動是連動的。意思是說,這純然是金融政策操縱的結果,與實體經濟無關。


利率變動:


香港利率在2022年11月3日為4.25%;後來上升到2022年12月15日的4.75%。利率高企,沒有降低的趨勢,不過,期間並沒有腰斬人民幣升值帶動的升勢。



▪️誰在明反中央制定的核酸檢測的入境要求? 絕大部分都是所謂建制派的小丑,不勝枚舉。當然有政府疫情顧問,最顯著的是位於香港的內外資本集中代表香港總商會。


建制派的小丑:


基本上都不值一提,一文不值的資本的舉手機器/擴音器/公關小丑,譬如,港鐵張欣宇。此人是地產霸權欽點和捐款的立法會代表。在立法會選舉中,欽點他的是,李世華(前國泰航空,現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政治助理);趙國雄(地產霸權長江集團);葉嘉安、 李焯芬、 曾燈發、 温和輝、 陳嘉輝、 陳月明、 駱勇、 李小加(前摩根大通;前港交所)等。



1月9日早就發文反對核酸檢測了,甚至他發布的是假消息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昨日下午一度在社交網站發帖指,3歲以下幼童出入境毋須核酸檢測證明,並強調消息經特區政府保安局和深圳口岸辦公室確認。他今日凌晨再發帖稱,兩地管制站工作人員均不會要求未滿3歲幼童出示核酸檢測紀錄,促請政府盡快澄清,「勿要讓市民承受不必要的麻煩和無謂的忐忑不安。」


1月10日內地澄清了3歲以下都需要核酸檢測。


1月11日張欣宇明反內地要求的核酸檢測了:


往來內地需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立法會議員梁熙及張欣宇在本台節目《時事全方位》上,分別建議可在關口另設通道,協助無核酸證明但有緊急需要的市民通關,長遠亦應取消出示核酸證明的要求。[…] 立法會議員(新界北)張欣宇:「全家人進行核酸測試可能近千元,這個成本變相好像有離境稅,不是太合理;另一方面,在香港做檢測可能都方便一些,但現在這麼多人北上後,回來香港接著會面對挑戰,其實內地沒太多地方做檢測,包括列表上指可以做核酸。都有同事試過去到醫院,(職員)指這幾日不做。」



可視為地產霸權透過張欣宇反對通關核酸檢測。


政府疫情顧問: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在2023年1月14日講道:


本港新冠疫情很穩定,過去幾日的確診個案下跌幅度頗快。他說,本港有83%市民接種三針新冠疫苗,已知感染人數有250萬,真正感染數字可能是500萬或以上,混合免疫屏障高,估計未來數天的確診宗數會再下跌,顯示疫情已過去。
下周一起,當局會調整核酸檢測結果的判定標準,除了用作臨床診斷外,如果檢測Ct值為35或以上,會被界定為陰性。孔繁毅說,Ct值35或以上的病毒量很低,沒有傳染風險,期望當局再放寬,當成普通流感一樣,可取消確診患者的隔離令,毋須再隔離。他認為,農曆新年後,可考慮放寬院舍探訪,學校師生亦可毋須快測,以便社會復常。
孔繁毅說,兩地首階段免檢疫通關是好消息,影響應該不大,他指出,香港的混合免疫屏障高,即使有入境人士帶有新冠病毒,對整體防疫或醫療系統影響不大,本港有足夠抗病毒的藥物,來港感染人士病徵相對輕微,大部分毋須入院,相信不會影響醫療系統。
對於部分人在短期內第二度確診,孔繁毅表示,患者整體免疫未必太好,容易感染到另一隻變種病毒株,但這類個案相對少,市民毋須擔心,就算再感染,病徵通常會較輕,亦可當作疫苗的效用。



奉行西方與病毒共存的孔繁毅完整的表達了港府和本港資本的最新公關宣傳內容。即「中港疫情已結束」,「有了(谷針曾被視為可建立的)所謂群體免疫屏障」,「免檢疫通關不會惡化本港疫情」,「公共醫療系統的負擔也會減少」,「本港不存在搶購潮造成的抗疫藥物短缺」,「新冠肺炎是普通感冒」云云,完全照搬了西方的與病毒共存的一套,全否定了市民已經經驗的種種負面現象。甚至,他公然承認了疫情數據會隨著CT值的變更(調低)而肯定會進一減少。這一切都是政宣敘事的完整表達。預告了除了口罩令外,隔離令及學校快側要求等都會被撤除。


香港總商會:


在2023年1月5日,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的態度曖昧:


對於過境者需要出示出行前48小時內核酸證明,陰性方可入境,梁兆基認為措施帶來不方便,多一層程序就需要更多時間,但鑑於疫情,為保護兩地市民,目前安排可以接受,當疫情穩定,或可有條件撤銷核酸檢測要求。


在1月9日,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明確要求內地撤除核酸檢測了。這就是明反國策


總裁梁兆基指,香港與內地已幾乎全面恢復通關,時機亦比商界預期來得早及全面,會員反映對經濟前景更為樂觀,不過陰性檢測等要求仍有一定阻礙,期望兩地很快撤銷相關限制及人流限額。

誠然,集中代表位於香港的內外資本的香港總商會是要盡快撤除所有防疫措施的,尤其是內地要求的免檢疫通關時的核酸檢測。到底誰在明反國策?其回答已經在眼前。還是資本勢力在反對合乎公共利益的國策。愛國騷是無法蒙蔽真政治(公共利益/國策和資本的衝突/矛盾)。


▪️實政圓桌G2000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在1月9日透露的消息是未經證實的,但是值得關注。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今日(9日)表示,就當局規定往返兩地須持有48小時內陰性核酸檢測報告會給予高分,但根據傳媒報道北上把關非常嚴緊,但南下竟然是自行申報是否有48小時內陰性核酸報告,就算有抽查亦形同虛設,他質疑安排令特區政府自滅威信,認為兩地安排應該對等,令兩地民眾安心。


若屬實,核酸檢測要求則如同虛設。


▪️除了輝瑞新冠口服藥以外,內地去年底批准的利卓瑞/LAGEVRIO也是美國的。不能搞錯來源國。


中國國家藥監局12月29日發佈消息稱,附條件批准默沙東公司(MSD)新冠病毒治療藥物——莫諾拉韋膠囊(利卓瑞/LAGEVRIO)的進口註冊。

消息指出,12月29日,中國國家藥監局根據《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序,進行應急審評審批,附條件批准默沙東公司新冠病毒治療藥物莫諾拉韋膠囊(商品名稱:利卓瑞/LAGEVRIO)進口註冊。

據悉,本品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療藥物,用於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為重症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齡、肥胖或超重、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嚴重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活動性癌症等重症高風險因素的患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嚴格按說明書用藥。


READ MORE:


Developed by 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 and Merck Sharp & Dohme (MSD), Lagevrio works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virus’ replication. This prevents it from multiplying, keeping virus levels low in the body and therefore reducing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READ MORE:


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和Merck Sharp & Dohme (MSD)都是美國公司,而非內地公司。


🔻 COMMENT 【評語】


應陽盡陽是大屠殺。2022年12月8日(12月7日發布通告)起放開後,中國至少6萬名死於新冠肺炎。全國9億染疫的後果是盡失民意。人民至上(動態清零)轉為資本至上,病毒至上(與病毒共存)的政策蛻化是絕不可原諒的。不過,中國仍然堅拒為西方疫苗公司全面打開內地市場。人民只能寄望於個人防疫和媒體信息讀取能力。總之,中港並沒有打贏疫情,眼前的是放棄抗疫和隱瞞疫情的社會狀態。與病毒共存是放棄抗疫,而非政策,它就是無政策。

At least 60,000 people in China died from the COVID-19 after China abandoned the ZERO-COVID policy on December 8, 2022 (announced on December 7). The result of the 900 million people infected with the disease in the country was the loss of the popular will. The policy metamorphosis from people first (dynamic zero) to capital first and virus first (living with the virus) is inexcusable. However, China still refuses to fully open the mainland market to western vaccine companies. People can only hope for personal epidemic-prevention measures and media literacy. In short, China and Hong Kong have not won the epidemic. What is at hand is a state of society that has abandoned the fight against the epidemic and even concealed it. Coexistence with the virus is an abandonment of the fight against the epidemic, not a policy, it is no polic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ur of fair us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