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Hong Kong Intelligence Report #53 地產黨從經營藍黃顏色政治到脅持中央的朋黨政治的全面擴展

Updated: Dec 25, 2021

Open-source intelligence (OSINT)

FILE PHOTO: 清一色 © WiX
FILE PHOTO: 清一色 © WiX

“假紹述之説以脅持上下,立朋黨之論以禁錮忠良。”
"False narrative to threaten the top and bottom, establish the theory of cronyism to detain the faithful."
宋·趙與時《賓退錄》卷七 (1)

IMPORTANT


a. 回歸後(雖本港已回歸中國,但尚未被中共解放,故此本港仍處於解放前的資本主義世界),本港既得利益集團(取代英資壟斷資本的所謂華資壟斷資本集團也只不過是港英扶植的另類殖民勢力而已;地產霸權及其壟斷的形形色色的企業,商會,社團,工團,智囊,媒體,法定機構,政黨,港府政務官等;例如香港總商會,團結香港基金,VISION2047等)的首要政治目的始終是製造‘讓中央政府/中國共產黨非得依賴他們朋黨大聯盟不可’的政治局面,以維護港英殖民地以來的既得利益。為此既得利益集團需要恆常地排除和杜絕獨立於他們朋黨的任何個人和任何勢力。換言之,迫使中央只能靠他們朋黨,而非不受他們朋黨控制的任何勢力。就正面而言,只統戰此一獨大朋黨,只聽既得利益朋黨大聯盟,只叫既得利益朋黨大聯盟行事是最簡單,最省事的;然而其負面則是中央政府如此不做具體情況的具體研究,等於拱手委託給朋黨管治香港而已。譬如,佔中以及黑暴也都在此脈絡中發生的,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政府受寡頭之託而指揮的一群示威者都根本沒有向本港既得利益集團開刀。


這些政治劇場活動的潛在目的始終在於證明‘中央只能靠他們本港既得利益朋黨,別無他者,即本港地產霸權是不得觸碰的(untouchable)。

b.「西方民主制度」云云是個假議題,是因為本港所採取的政治制度也是來自於西方的政治制度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專制有兩大政治制度,即執政黨/在野黨政黨輪替的議會民主制,另一類則是社團主義(俗稱精英政治;含一黨專制的或官僚主導的;如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義大利,人民行動黨一黨專政的新加坡, 薩拉查的國民聯盟葡萄牙等科學社會主義的對立面)。「香港特色民主」香港的政治制度也只不過是從西方進口的只是掩飾這點而已


精英主義必然以愚民觀為前提,因此精英政治乃朋黨獨裁專政。

不過,對資產階級整體而言,兩種資產階級專制都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制度。即資本家自己的民主,自由,人權,福利


其實都是某個階級自己的民主,只有誰的民主的問題而已。

c. 社團主義的階級基礎/必要條件在於加入朋黨大聯盟的工團(工會聯盟),這就是為什麼在社團主義制度之下絕不允許集體談判權及其獨立工會。換言之,


香港的每個工會應當真正獨立於任何工團,以純粹追求自身階級的階級利益。如2018年九巴薪酬調整工潮,2021年Foodpanda罷工。近年香港工運已有了合乎社會條件及時代的成功例子。這些優秀的前例都具有獨立工會追求集體談判權以及脫離社團主義精英獨裁的反工團傾向。社團主義精英專制的階級基礎乃勞動貴族掌控的工團。

實際上,朋黨只會是寡頭的互助組織網絡,意在更穩定地壓榨勞動者階級,維護既得利益。例如,總是背叛和不顧勞動者階級利益的勞顧會正是社團主義的階級協調(反階級鬥爭,反馬克思主義)的典型機制。它的階級政治基礎乃工團。它的負面也是它的正面(效率)即整個勞動者階級‘被工團的勞動貴族強制代表’


d. 2021年12月19日第七屆立法會換屆選舉的意義何在? 從制度設計而言,該立法會選舉的真正的選民也就是人代/特首選舉的真正選民,即選舉委員會成員們。1448名資產階級選舉委員會成員們正是真正的選民(極為諷刺的是所謂基層社團代表以及勞工界代表都至少是小布爾喬亞!勞動貴族代表真勞動者階級稱不上代表,是因為階級不同)。依據公司註冊處的2021年11月註冊公司統計數目,香港統治階級數目至少是1,376,265個,再加上非香港公司的14,302個,即目前全港所有註冊的公司共1,390,567家(全港統治階級人數的最少數值)。(2) (3) 因此,


「五光十色的香港特色民主」(0.1%享受的資產階級民主):所有香港資產階級當中僅有大約0.1%的資產階級(1448名選舉委員會成員;28種功能界別的法定利益集團與選委會的五大界別利益集團大致一致)控制和壟斷了整個香港的政治命脈。另外,連99.99%的香港資產階級則都被排除在外。那勞動者階級呢?當然更是0代表(別忘記所謂基層社團以及勞工界代表都基本上是小布爾喬亞)。
1448名選委會既得利益集團才是真選民,是因為他們不僅直接選出特首,港區人代,也派出自身所屬的立法會條例所規定的特定利益集團功能界別代表,以及提名直選候選人作為自己利益集團的代表。從頭到尾,真正享受和行使真選舉權的其實是1448名而已。香港選舉都是在他們朋黨手裡的遊戲。

階級分析的角度來看,此次完善後」的第一次立法會選舉也仍然是寡頭的獨角戲。功能界別的勞工界3席都是由本身小布爾喬亞的工團人士所佔據。


READ MORE:

一文睇清1448名新選委全名單

功能界別


與外國西方官媒的分析正相反,唯一本港寡頭害怕的則是增加勞動者階級的議席,那才意味著寡頭的權力真正被削弱。能解決貧困的政治方法是給勞動者階級權力。
對朋黨而言,所謂政治只會指「如何維護既得利益」「如何顧及各方利益」所謂各方是指朋黨中的各成員,而不是什麼勞動者階級) 。換言之,彼此互相鞏固既得利益(此後果就是所謂「僵局」)。
那麼,這麼龐大的,不斷擴增的既得利益集團大聯盟雖組織網絡廣泛,但實際掌控權力的僅是1448名而已會否解決他們既得利益集團謀利行為所造成的種種社會問題呢?當然不會,是因為消滅既得利益造成的種種結果等於是消滅既得利益本身的。即解決既得利益集團貪圖牟利所釀成的各界社會問題也就是意味著不可避免地解決既得利益本身

e.此次參選的12名「非建制派」候選人(陪跑角色)都得到「建制派」選舉委員的提名一事充分顯示了朋黨大聯盟經營顏色政治的事實。譬如,2021年11月1日立場新聞報導的人代陳曼琪提名黑暴港獨分子譚香文一事正是揭露朋黨運作的典型事件。在顏色政治上,藍黃金主們都是一樣的既得利益集團(即包括五眼聯盟在內的本港朋黨大聯盟)。(4)


READ MORE:

【立法會爭位】「非建制派」參選提名曝光 管浩鳴提名方龍飛 陳曼琪提名譚香文


f. 就立法會選舉而言,選會委員給予的提名是利益輸送。故此,獲得某個利益集團代表的選委的提名足以讓該候選人淪為該集團的直接利益代表。此次地產霸權寡頭們都成功地派出了建制派非建制派候選人並多數當選了。即新地產黨(以下紅字乃獲提名而當選的地產霸權利益代表)。誠然,地產霸權寡頭們指派了藍黃顏色政治只是寡頭的政治遊戲的工具而已。一般市民絕不該再掉入顏色政治的陷阱裡。


傳統地產商提名名單:


國泰航空主席賀以禮:工聯會麥美娟 國泰策略關係拓展總監李世華(曾任工聯會陳婉嫻助理):馮煒光(選委會)、新方向張欣宇(新界北)及工聯會郭偉強(勞工界) 太古地產白德利:霍啟剛(演藝文出) 國泰企業事務總經理黃文傑:黃梓謙(選委會)及陳澤斌(建築測量) 太古公共事務部董事唐偉邦:經民聯陸瀚民(選委會)、中旅姚柏良(旅遊界) 國泰航空人事總經理王舜義:勞聯林振昇(勞工界)

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志剛:科大吳宏偉(選委會) 新世界執董鄭志雯:工聯會蔡永強(選委會)、民建聯梁熙(港島東)、陳曉鋒(法律界) 富通保險財務總監徐志堅:洪雯(選委會)、游偉光(商界三) 新創建行政總裁馬紹祥:林筱魯(選委會)、自由黨易志明(航運交通) 新創建非執董杜家駒:龍漢標(地產界) 周大福珠寶集團董事總經理黃紹基:林哲玄(醫學界)

長實趙國雄:陳凱欣(選委會)、張欣宇(新界北) 長實執董周偉淦:潘焯鴻(港島東)

恆基主席李家誠:田北辰(新界西北)、陳宗彝(航運交通) 恆基執董黃浩明:龍漢標(地產界)、中電陳紹雄(選委會) 美麗華酒店非執董鄭家安:何君堯(選委會)、民主思路陳進雄(九龍東)、工聯會梁子穎(勞工界) 美麗華集團餐飲拓展顧問楊位醒:青聯梁毓偉(選委會)、民建聯陳學鋒(港島西)、霍啟剛(演藝文出)、徐汶緯(飲食界)

新鴻基主席郭炳聯:龍漢標(地產界)、人大林順潮(選委會) 新鴻基執董郭基泓:聖公會管浩鳴(選委會) 新鴻基執董郭基煇:青聯梁毓偉霍啟剛(體藝文出) 新地公共事務總監李鑾輝:新民黨黎棟國(選委會) 新地保險黃貴泉:陳健波(保險界) 新地酒店業務部高級副總裁黃澤峰:林新強(法律界) 新地廣東省地產發展業務鄺正煒:謝偉銓(建築測量) 會德豐主席吳宗權:管浩鳴(選委會)、經民聯林健鋒(商界一) 會德豐副主席梁志堅:林順潮(選委會)、龍漢標(地產界) 九龍倉執董凌緣庭:自由黨李鎮強(選委會)、前區議會馬軼超(旅遊界) 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自由黨李鎮強(選委會) 九龍倉財務總監徐耀祥:自由黨易志明(航運交通界)

信和副主席黃永光:盛智文(選委會)、霍啟剛(體藝文出)、李嘉欣(九龍東) 信和酒店聯席董事王德賢:工聯會陸頌雄(選委會)、前民協馮檢基(九龍西)、丁健華(教育界) 合和主席胡應湘:吳宏偉(選委會)、龍漢標(地產界) 合和顧問胡文新:田北辰(新界西北) 嘉里董事長郭孔丞:盛智文(選委會)、龍漢標(地產界)

香格里拉集團董事長郭惠光:潘焯鴻(港島東)、丁健華(教育界)(5)


g. 完善後的選舉制度也有正面,即終結了藍黃顏色政治的表面舞台,徹底清算了自動當選的萬年議員,港府的預算案政府議案可望全都順利通過了(對真正的立法者港府而言,只有這兩點才是重點;反正立法會議員本身沒有實權),最重要的是從立法會消滅了整個反對派陣營。從他們的立場來看,這些都是它的積極面。


所謂建制派媒體宣稱「打破了黃金六四比」「‘建制派’增加了2萬票」「‘建制派’提高了自身投票率到90%」云云,這些都是只看樹木不看森林的片面之詞。首先他們忽視了「建制派」歷來的40%的基準的宏觀意義,更無視了全港所有選民的總數等決定性的判斷因素。因此,他們「行銷人員」只依據排除所有選民總數的實質投票數來編造而已

不過,此次選舉對民主派及其市民也有積極面。即排除所有過去補選,此次投票率史上最低廢票最多(1841-2021),


大本營大勝利的實質:所謂建制派總是可動員的約40%的選民票(組織票)只進一步減少,而並沒有增加新選民了。這個傾向是自從2019年區選舉以來的特徵。此次全港選民的僅有30.2%的人(1,350,680)投票了,當中6.62%的選民投了「非建制派」,因此全港選民4,472,863中的只有大約23.58%乃「建制派」動員的選民(組織票),目前只不過是4分之1的選民投票支持。這也間接地證明了本港的絕大多數的選民還是民主派的。除非0.1%的資產階級或23.58%的選民意味著全民,這絕不能說成全民民主,是因為全港民意的4分之3則是棄權的(6)(7)

h. 在全面朋黨政治之下,此次選舉中,外部勢力真的被打敗了嗎? 就拿日本的例子,全球最反中反共的國家是日本,但日本右派及其財閥們都有極為有趣的政治特徵,即所謂‘政經分離’之說。在戰前,戰中,戰敗後,日本始終要爭取的是中國市場,而不是美國或東南亞市場,甚至對中國的外交態度一直以來是最具決定性的日美政治議題。


只想鞏固國內既得利益的日本反華右派及其財閥們都一邊在日本國內鼓吹反中反共的同時,他們自己卻在背後一邊壟斷對華貿易。換言之,日本反華右派及其經濟基礎的財閥們(如經團聯,電通等)都在吃中國飯砸中國鍋。何時中共制裁日本反華右翼勢力及其日本財閥們?

不像日媒或其他外媒的基於政治正確的報導,此次選舉中,日本在港的經濟利益代表都當選了。即日企保鑣「建制派」葉劉淑儀和林健鋒(如日本外務省密切協助的香港日本人商會之香港日本人俱樂部成員;甚至連邱騰華,聶德權也都是)。反中反共的日本在港支持的則是日媒按慣例翻成「親中派」的「建制派」。只有這一點也凸顯了所謂反華反共日本右派及其財閥的‘政經分離’(雙重標準;兩面人)是什麼。就日方而言,日本在港的立法會選舉中的利益代表都全勝了,哪兒是外部勢力的敗北呢?


READ MORE:

HONGKONG JAPANESE CLUB (THE) 香港日本人俱樂部


更簡單的是派出功能界別商界(一)代表林健鋒香港總商會(傳統西商會),當中也有日本企業會員。功能界別商界(一)理所當然的代表所有跨國企業會員的利益。 在西方主流媒體的表面反中反共的敘事和砲轟之下掩蓋的則是如此深層次的,「建制派」與外部勢力的內在利益關係。


READ MORE:

理事會


註解:香港日本人俱樂部原本是在港代表日本統治階級利益的最大的主體(日本外務省密切協助的在港團體)。香港日本人俱樂部不是個職工會,也不是個社團,而是家謀利公司。那原來在1955年從香港日本人俱樂部獨立開來的經濟部,即香港日本人商工會議所(日本駐港商會)也不是個社團,也不是個登記的職工會,而是家公司。因此,此兩者乃一體兩面。


READ MORE:

已獲註冊或豁免註冊的社團或分支機構名單

已根據《職工會條例》(香港法例第332章)登記的僱員工會名冊


FACTS


1.Pro-Beijing candidates have claimed a victory in Hong Kong's Legislative Council (LegCo) election, as the city saw its lowest-ever voter turnout.

It was the first LegCo election since China made sweeping controversial changes to the city's electoral system. Officials argue the changes were needed to ensure stability, but critics say they weakened democracy. On Monday, Beijing also unveiled a statement outlining "democracy with Hong Kong characteristics". In a white paper released hours after election results were announced, China said Hong Kong was now entering a new stage of "restored order" as a result of these Beijing-introduced changes. […] One analysis by local news outlet HK01 found that 82 of the 90 seats were won by members from pro-establishment and pro-Beijing camp. Only one candidate was from a non-establishment camp, and the rest had unknown political backgrounds. Government officials had urged the city's 4.5 million registered voters to take part in the election, and had made public transport on Sunday free as well as sent out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