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Hong Kong Intelligence Report #10 誰是反中亂港的真正幕後黑手?香港需要港版改革開放!反中亂港的上層建築與其經濟基礎的壟斷資本主義

Updated: Aug 12, 2021

#HongKong #Intelligence #Report #香港情報分析 #OSINT


2019年6月9日起持續至今的所謂香港反修例暴動的幕後雇主們是誰?反中亂港的幕後黑手是誰?


反中亂港勢力的經濟基礎是地產霸權的跨國/跨行業集團所體現的壟斷資本主義(Monopoly- Capitalism)。一般人和外國人都普遍嚴重誤認的是所謂香港的自由那並不是競爭自由的市場經濟,並非自由資本主義,而是寡頭壟斷的舊時代的原始資本主義的剝削。這就是反對派始終死守的所謂香港核心價值的真正本質。


有關深層次矛盾,從912日終於首次中共中央正面批判地產霸權以來,一直到20191016日施政報告的發表前後,目前壟斷資本的御用媒體與其利益代表們仍然全力曲解,甚至重現佔中時曾經使用過的港獨口號「政治問題政治解決」,透過假新聞媒體和文宣工作把暴動問題片面地歸咎於特區政府和中共。片面地只看上層建築,而其實庇護地產霸權的跨行業壟斷資本的剝削。敵人的政宣的本義在於死守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

譬如,文匯報的記者利曉在2014年10月29日以題為''「政治問題政治解決」的玄機''而報導了,這也證實了所謂「政治問題政治解決」不僅是不顧經濟基礎問題(幕後金主)的唯心主義,也是香港反中反共勢力的典型論調。這論調,口號其實是中文的錯誤,而是英文的思路,也許反映了西方顧問的思路。


香港反對派發起的的「佔中」搞手想借「政治問題政治解決」論調,實現長期佔領以遂其目的的想法,只不過是異想天開,得啖笑而已。


READ MORE: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0/29/PL1410290006.htm


暴動的階級性質


如建制派地產霸權利益代表石禮謙田北俊田北辰香港總商會夏雅朗袁莎妮,東方日報陳競立(不過他後來改變了想法,並在2019年12月21日發表的評論觀點酷似本篇的觀點)陳偉強,以及一般反對派陣營等其他不勝枚舉。不僅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以外,所謂雙普選/直選也是港獨口號, 但建制派陣營中也不少人如此提出一致的訴求,壟斷資本的政治訴求成了他們聘用和洗腦煽動的暴徒們的政治訴求。這也證明瞭暴動的階級性質。此次反修例暴動並非草根,其訴求是壟斷資本寡頭的訴求。


比如,李嘉誠的長實的李澤鉅做理事會主席的香港總商會夏雅朗不但認為深層次矛盾是沒有雙普選,也主張了''特首不要做北京傳聲筒''。這正是反對派,黑色暴徒們的訴求一致,他們也一致認為香港的問題是沒有所謂真普選,因為沒有真普選,所以有土地房屋問題,貧富差距等。本末倒置,移花接木。甚至依照本港狀況而言,目前全面普選只會淪為地產霸權,寡頭壟斷代理人,候選人的獨角戲。


2015年10月號信報財經月刊刊登了上述香港總商會夏雅朗的看法:


特首不要做北京傳聲筒


夏雅朗讀博士研究的是政治哲學,也曾經發表數份有關近代社會政治思想的文章。

對於近年香港亂局,這位喜歡研究政治的商人分析,最深層的原因是政府沒有人民的授權,導致港人不信任政府,香港需要一個根本的政治大改革,而實行政黨政治、普選特首才有出路


READ MORE:

https://monthlyarchives.hkej.com/template/magazine/jsp/detail.jsp?journal_id=126&title_id=11367


其主張與香港最主要的商界的政治主張,政治訴求一致,如此根本漠視香港勞動者階級的階級利益和政治訴求。黑色暴徒和幕後黑手,雇主們無視香港勞動者階級的處境十年來持續惡化的窘境。他們自稱愛國愛港的香港總商會和黑色暴徒們關心的其實是統治階級如何以改動普選方式奪取全面管治權,而不是如何解決勞動階級的嚴峻物質問題。暴徒訴求是商界訴求。


譬如,暴徒不代表勞動者階級利益的鐵證是其攬炒行為忽視和加深了每況愈下的貧窮率。2018年整年的貧窮人口還是破了140萬人。740萬中的140萬。港府在2019年12月13日公布的《2018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


五個港人一個貧,破盡史上「最窮紀錄」!本港財政儲備逾一萬一千億元新高之際,港府昨公布《2018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猶如狠摑自己一巴,不但被界定為貧窮人口衝破一百四十萬人,創下十年新高;即使計算恒常現金福利政策後,貧窮人口仍逾一百零二萬,連續兩年破百萬。有扶貧委員會委員指,貧窮數據除反映政府扶貧不力及減貧欠目標,又指報告未能反映反修例風波對本港帶來衝擊,相信本港貧窮情況會更惡化。


READ MORE: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1214/00176_031.html


作為反對派選舉作戰和破壞中資的經濟策略的反修例暴動


暴動的大台都有樓,想成為明星的中產階層暴徒和被洗腦的中產,基層暴民都只把他們被灌輸的訴求視為他們自己的訴求,而完全輕視和忽視了別人的困苦和社會民生問題。

「攬炒」證明瞭他們的政治訴求是空洞的。

此外專門破壞中資和親中企業的作為幫助本地壟斷資本排斥中資的經濟戰略,甚至暴徒收受了大量百佳超市現金券以及其他寡頭壟斷資本屬下企業的現金券的事實(證據)也證明瞭誰在真正幕後操縱暴動以及從破壞中資的行動中獲利。甚至身為地產霸權的跨行業壟斷資本集團之一,恆基兆業的新港城中心不僅為香港臨時政府提供了場地,甚至叫聘用的 保安職員阻擋了警方執法,以行動證明瞭庇護和支持破壞中資的港獨暴徒們

反修例暴動不僅是反對派的選舉作戰,也是本港寡頭壟斷資本毀滅中資的經濟作戰。倒果為因,顛倒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主次關係的敵人以為有了雙普選,就等於解決壟斷資本嗎?港人正受苦於壟斷資本,而不是受苦於有無雙普選的抽象議題。深層次矛盾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矛盾。根本不是說只要人人都有樓房,就沒事,而是反壟斷資本的真正正常化市場經濟 以及去殖民地化的政治改革等全面措施才能解決反中亂港的根源。這不是個別上車的問題,而是社會性的政經問題。香港市民苦在壟斷資本主義的跨行業集團的寡頭治港的狀態,外部勢力利用這個社會狀態,因此解決這個才能完善和維護一國兩制。而且在壟斷資本主義之下的香港無法順利融入反壟斷法的大灣區發展趨勢,是因為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和壟斷資本的市場經濟之間難以銜接。目前香港方面也在經濟層面上只會淪為壟斷資本的獨角戲。

施政報告的積極面和消極面


解決地產霸權的寡頭壟斷是真正合乎香港勞動階級的根本利益。正常化市場經濟以及引進自由競爭是正確的方向。任何有利於寡頭壟斷市場的政策都是反中亂港的。港府未停止高樓價政策,土地,公屋供應不足,收回土地也遠遠不足,土地房屋政策還不夠徹底,也不夠全面,十分消極,但此次施政報告的努力方向和擺出來的政治姿勢至少是正確的。


後來東方日報的觀點也於此一致。在2019年12月21日,題為『增供應原地踏步 解決樓泡無出路』的評論準確批判了,特區政府仍然未在行動上改變,土地和公務供應不足,反而自行減少了。最離譜的是經過半年暴動,樓價基本上與市場脫節了,仍穩定地停滯在高價。明顯是反市場的,壟斷資本的價格操縱否定了市場經濟的作用。


該篇提到:


過去半年,中美貿易戰及香港社會動盪重擊本地經濟。奇怪的是,香港今年樓價並沒有大幅調整,期間二手樓價指數更錄得超過2%升幅。顯見,香港樓價已與經濟基本因素脫節,關鍵在於政府仍未有實際方法增加房屋供應,除非解開這個死結,否則香港經濟難以找到出路。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首三季香港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僅略多於一萬伙,較去年同期減少兩成,亦僅及政府預測全年落成量的五成。落差如此大,或與社會動盪影響施工及發展商的投資進度等有關。然而,起樓不同炒菜,由覓地、規劃到施工需時,眼前供應減少,非盡是短期因素使然。


歸根究柢,港府至今仍未有確切的辦法增加土地供應。缺地的問題沒有正視,自然就難以解決房屋短缺的問題。之前港府大鑼大鼓搞土地諮詢要收集各方意見增加土地供應,結果呢?原來早已預設結論,就是如同倒錢入海的「明日大嶼」。在目前的社會氛圍下,缺乏管治能力的港府,更難令社會接納這個填海拓地的方案。那來來去去,又蹉跎兩、三年,結果原地踏步,毫無進展。


最近,政府公布長期策略目標,未來十年的目標供應為43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最新估算覓得的土地在二○/二一至二九/三○年只夠建27.2萬個單位,距離目標尚欠2.9萬個。總之,講來講去,供不應求的問題待解,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4年,與3年上樓目標愈行愈遠。


自○八年以來,香港的人均GDP增幅約五成,但同期二手樓價指數上升超過兩倍。基層收入增長根本無法追趕樓價升幅,結果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當前社會亂象紛呈,經濟一籌莫展,說到底,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遇到小問題不解決,日積月累便變成大問題。如今樓市泡沫路人皆見,港府有被喻為「尚方寶劍」的《土地收回條例》卻沒有加以善用,以收地建屋為大眾謀福祉。他日泡沫爆破,拖垮經濟,也是自作孽!


READ MORE: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191221/bkn-20191221000325342-1221_00832_001.html


壟斷資本如何將自己造成的民怨轉移到特區政府和中共身上?


目前壟斷資本擁有的媒體全力倒果為因,顛倒問題主次,扭曲深層次矛盾。佔中以來的商界的口號「政治問題政治解決」也是暴徒的口號,其階級性質並非勞動階級和學生階層的。一切歸咎於政治體制,而忽視港民困於壟斷資本主義的現實。有獨立調查委員會,林鄭下台,雙真普選就可以解決壟斷資本主義嗎?台灣在1996年實現了公民直選制度,也仍然死在新自由主義。


台灣經驗證實了有何等選舉制度與民生改善之間並無必然性的因果關係。台灣當局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寫道


所有的社會現象都是結果,所有結果都來自於政府施政,而政府採行何種政策,則是基於主政者信仰的意識形態和思維,台灣從高峰走向崩壞,就是因為近三任主政者,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這三任總統,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跟著美國走!


三位總統政治思維各有不同,但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卻一致採行美國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高度偏袒富人、貶抑勞動價值,台灣目前所有的問題,都是從這裡開始,長期採行錯誤的施政方向及方針,不但造成經濟出現大問題,讓台灣前進的方向轉了大彎,原本朝著均富的社會邁步,卻調頭走上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歧途;環環相扣,進而影響其他層面,政治上,政商水乳交融、形成政黨、民代、財團共犯結構,台灣整體發展陷入泥淖。


READ MORE: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78/article/1994


這證明瞭選舉制度與民生改善並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自動化的因果關係。說到媒體,壟斷資本需要代罪羔羊,壟斷資本用其電訊公司,媒體全力將中共,中國內地當代罪羔羊了22年了。如此轉移了壟斷資本自己造成的民怨! 這就是假媒體的假新聞的政宣功能。


《亞洲周刊》在2010年8月23日發表了9年過後也仍然十分精確的香港問題的分析:


地產霸權操控香港延伸至大陸,港人大反擊。由地產商和政府建構的香港“地產霸權”幽靈作祟,使港人深受其害,尤其交易過程弄虛作假,違反公平原則,也扭曲市場。這霸權之手甚至伸進媒體,因為地產廣告是香港媒體收入的重要來源,導致媒體出現寒蟬效應。地產霸權源於香港政府的最大收入來源是賣地及房地產稅收,因此房屋政策偏向大地產商利益。香港的地產炒賣模式,近年更延伸至中國大陸。但地產霸權已開始引起港人反擊。


香港的壟斷資本主義,寡頭壟斷,造成產業結構畸型,無實際創造力的跨行業地產霸權模式也是整個中國,內地面臨的社會危機。最大反共勢力乃地產霸權。


近年大興土木,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急升,香港房地產商的投資到處可見。直到去年底,香港地產商新世界發展屬下的新世界中國,在大陸擁有各類開發用地的總面積近二千六百萬平方米,但已經動工的面積僅有二百五十多萬平方米,佔總量的一成多,其他近九成土地仍在“規畫中”。新世界集團被批評大量囤積土地。除了新世界,長實、新鴻基、恆基等大地產發展商早已紛紛落戶大陸,將香港的房地產經營模式延伸各大城市